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是思考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等具体问题的一个总体性视角。人的问题是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现代文明为指向,致力于解决"人的现代化"问题。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提升乡村文化主体性地位,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可选择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人们只有在思想观念中不再贬低乡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现代化方向与历史文化传承并不相悖,二者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摘要:审美认同属于文化认同的精神层次,在文化认同的内核之中,是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最深层次的纽带。一方面,审美认同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维度和价值取向,具有促进和强化文化认同的功能;另一方面,从审美现代性角度,审美认同日益成为文化认同的核心动力和结构基础。群体的审美认同是一种可以再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本质上是一种关注现世生活的审美文化。中华文化的审美性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风格,具有尚文、尚乐、尚雅、尚俗四种特征。“天人合一”思想是构成这一审美精神的哲学根基与历史逻辑,具体表现为“天下体系”的空间想象和“月令节律”的时间想象,二者共同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在化、秩序化、审美化,从而创造了作为整体性的美学中国。中华文化审美认同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核心纽带,其在突显中华文化认同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共享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审美认同的建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国家文化治理的高度出发,统筹内外部资源,兼顾传统性与现代性,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路径。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审美认同属于文化认同的精神层次,在文化认同的内核之中,是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最深层次的纽带。一方面,审美认同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维度和价值取向,具有促进和强化文化认同的功能;另一方面,从审美现代性角度,审美认同日益成为文化认同的核心动力和结构基础。群体的审美认同是一种可以再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本质上是一种关注现世生活的审美文化。中华文化的审美性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风格,具有尚文、尚乐、尚雅、尚俗四种特征。“天人合一”思想是构成这一审美精神的哲学根基与历史逻辑,具体表现为“天下体系”的空间想象和“月令节律”的时间想象,二者共同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在化、秩序化、审美化,从而创造了作为整体性的美学中国。中华文化审美认同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核心纽带,其在突显中华文化认同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共享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审美认同的建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国家文化治理的高度出发,统筹内外部资源,兼顾传统性与现代性,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