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逐步确立。在地方自治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城市普通中学及其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课程设置日渐完善,女子中学也备受瞩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俄国政府开始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范、铁路、商业和农业等职业学校纷纷建立,培育了大量应用型人才,解决了人才不足的困境。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居民的文化水平,还直接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较之西欧国家,俄国城市中等教育机构数量、学校分布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各类初等教育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俄国建立了现代初等教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圣主教公会下属教会教区和地方自治局所做的贡献最大。地方自治改革以前,为更好地传播东正教思想、培育学生忠君爱国意识,也为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教会教区学校和识字学校的数量大增;地方自治改革之后,各省地方自治机构主管教育事宜,大量地方自治局所属初等教育机构建立,虽然它们在数量上稍逊色于教会初等学校,但其在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大,后期倡导的义务教育更是影响深远。俄国初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居民的文化水平,还直接推动了俄国现代化进程,但相较于西欧国家,俄国初等教育机构在数量、教学水平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相对落后,而且教育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也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