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4-25
摘要:现有卫生外交的研究中,既忽视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卫生外交实践,同时忽视了冷战视角这一视角。以印尼为研究对象国出发,重新审视现有卫生外交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学术史的发展上看,全球南方国家的卫生外交应该从由两个相互关联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的研究问题引出:第一,全球南方国家卫生治理受何影响,内部治理压力还是外部治理发展?第二,冷战时期全球南方国家卫生外交由主动合作占主导因素,亦或是被动追随为主导因素。现有卫生外交的研究,更多反映出发达国家所塑造出并主导的国际卫生治理规则(全球卫生治理秩序),国际组织和全球南方国家被动跟随的国际治理秩序。因此,冷战视角下印尼卫生外交的研究,有其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特别是反思现今卫生外交研究面临的问题。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分类: 世界汉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世界汉学》
摘要:蒙古人的入侵给伊朗和中国带来诸多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升温。由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和旭烈兀分别在中国和伊朗建立了蒙古政权——即中国的元朝和伊朗伊利汗王朝,蒙古统治者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得元朝和伊利汗王朝之间的联系增多,伊朗与中国间的亲近与友好关系亦达到历史上的峰值。伊朗穆斯林以各种身份服务于可汗,如供职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从事秘书工作及担任军队指挥官等。本研究使用描述分析方法,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以阐明在伊利汗国时期伊朗人与中国人进行了思想以及如医学、天文学、绘画、印刷等方面的文化交流。此外,这一时期波斯语在中国也繁荣发展,对元朝行政和军事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蒙语、汉语之外的第三大官方语言。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政治舞台的崛起,日本自20年代中期起便持续不断对中共建党史进行调查研究,其研究主体多样,探讨问题专业,围绕中共成立时间和标志等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焦点,并达到一定学术深度。在日本早期的中共建党史研究中,1920年成立说明显占据了主流。研究者虽然也都注意到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事实,但更倾向于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一大的召开,视为前后两件既有关联又各自独立的事情。其后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建党史的著述,虽未呈现出类似中国国内逐渐经典化、统一化的叙事趋势,但一定程度受到中国方面经典叙事模式确立的影响。对其进行总结,有助于推进中共建党史研究。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苏联卫国战争(1941一194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其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从苏联视角看,有五个方面是主要原因。其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为苏联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德军的战斗力。其二,优秀军事将领的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在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苏联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以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四,苏联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社会主义体制为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五,苏联军民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信仰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9世纪受犹太文化危机和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影响,隐匿于历史长河的犹太史学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并成为近代西方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犹太史学作为近代西方史学新出现的一个分支,经文化史、宗教史、民族史和社团民族史等几种不同史学范式的发展后,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它既反映了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同时又形成了一些与主流学界不同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近代犹太史学知识分子对犹太政治解放的诉求上,而犹太史学范式的演变又对德国犹太社会、德国学术以及后来犹太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受荒漠化问题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而荒漠化问题也成为近几十年来中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东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具有较为复杂的成因。气候变化加重了中东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水资源匮乏、海平面上升和风蚀风险加剧等引发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人类社会的城市化对农耕地的占用,人口增长等因素导致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地区冲突和战争引起的土壤退化成为该地区荒漠化问题的现实动因。中东国家积极参与荒漠化全球治理,为区域合作搭建平台,并通过制定独立的荒漠化防治策略,有效地推动了该地区荒漠化预防、荒漠化土地修复和荒漠资源开发。但总体来看,中东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并未取得明显进展,这主要表现为区域合作水平不高,防治资源有限,缺乏合理规划,防治技术不足和立法存在缺陷等。当然,中东地区的荒漠化也积累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使荒漠化防治与该地区传统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利用开发相结合,对具有相似生态条件国家的荒漠化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下,以土地所有权为纽带,农民、公民与战士三位一体。古风时期中产农民在军事实践中结成重装步兵方阵,成为城邦军事力量的核心,与之相伴的是该群体日益牢固的公民地位和政治影响力。古典时期的希腊作家相信农民是优秀的战土,他们通过短暂、带有决斗和竞赛性质的重装步兵方阵对抗分出胜负。然而,这种作战模式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战事频率和逐渐扩大的战争规模。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转折点,重装步兵不再主导战场,中产农民与战士两种身份呈分化趋势,在政治参与层面与无地或少地的下层公民合流,推动雅典民主制规范化、专业化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城邦政制框架。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各类初等教育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俄国建立了现代初等教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圣主教公会下属教会教区和地方自治局所做的贡献最大。地方自治改革以前,为更好地传播东正教思想、培育学生忠君爱国意识,也为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教会教区学校和识字学校的数量大增;地方自治改革之后,各省地方自治机构主管教育事宜,大量地方自治局所属初等教育机构建立,虽然它们在数量上稍逊色于教会初等学校,但其在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大,后期倡导的义务教育更是影响深远。俄国初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居民的文化水平,还直接推动了俄国现代化进程,但相较于西欧国家,俄国初等教育机构在数量、教学水平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相对落后,而且教育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西方学术界在论及史学在中世纪西欧知识分类体系中的地位时,往往会强调中世纪初期所形成的一 种观点,即“史学从属于语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人们对中世纪西欧史学之地位的认识。事实上,随着中世 纪盛期古典文化的复兴以及外来文化的传入,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解构,从而使有关 史学之地位的见解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征。史学由此不再仅仅被视为从属于语法,更多时候还被看作是一个附属 于修辞学或诗学的门类,或者单独被作为附属艺学的一个门类。这不仅反映了古典文化复兴所带来的“史学从属于 修辞学”这一传统观点的复活,而且也反映了该时期西欧学者对阿拉伯人知识分类体系之观点的吸收与利用。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军国主义势力主导下的近代日本政府,在持续“南进”的过程中,对南洋情报搜集和情报人才培养的 需求日益增长,以“研究中国时事”见长的东亚同文书院曾多次组织学生前往东南亚开展调查。凭借同中国大陆相邻 的地缘之便,中南半岛的法属印度支那成为其最早、最主要的调查对象,稍晚其调查南延至马来群岛。东亚同文书院 东南亚早期调查的内容大致包括经济、物产、民俗等,相对粗疏。伴随日本政府对东南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其调 查强调以经济为主要内容,意图在于扩大商品贸易以挤占南洋市场、掠夺物产资源以服务于对外战争,打击华侨活动 以加深对华侵略,利用民族情绪以实现独霸野心。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其调查的政治化、军事化的色彩明显更加 浓厚,侵略扩张的本质暴露无遗。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若将明缅战争与清缅战争比较,明可谓是“胜而不胜”,清则是“不胜而胜”。在对缅北诸土司维系上,明廷是当国力衰落之际,不得已而不争,清廷则是当全盛之际战而不争。此两大不同,其实都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西南边疆铜盐经济对战争的支持度差异和对边外诸土司的维系度差异。在明代,作为西南边疆主体地域的云南地区铜盐经济体系虽然规模较小,但有丰富的相对铜盐资源剩余,故明军具有较深厚的战争潜力,战争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主观的争与不争;在清代,虽然铜盐经济已成为云南最显著的经济特征,但铜盐资源相对于人口增长和国家主要需求而相对乏,可用于战争和维系边外土司的部分极为有限,过度的耗取极可能引发既有经济社会体系的崩溃,这就决定了它在战争规模控制和缅北土司经营上都必须更为理智。铜盐经济实是明清两朝对缅战争及对缅北土司维系差异中的重要角色。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反犹主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种族反犹主义者从优生学、人种等方面贬低犹太人,该思潮传播到英国后,给犹太人带来巨大危害。而后,随着东欧犹太移民的涌入,激起英国社会的普遍不满,英国的反犹情绪不断升温。此外,由于布尔战争和《锡安长老议定书》犹太阴谋论的散播,犹太人被指责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控制英国,反犹浪潮此起彼伏。总体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反犹主义的产生,既有种族反犹主义者的宣传,又受到东欧犹太移民与犹太阴谋论的影响,共同构成英国反犹主义的原因,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英国主流社会与少数族群、本土犹太人与犹太移民之间的矛盾。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自然灾害史近年来成为德语区环境史领域的学术前沿之一。在研究的主旨方面,环境史学者重拾 “以史为师”的史学传统价值观,大力提倡历史学古老的教育功能,其新近的灾害史书写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 进灾害管理机制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凸显出环境史作为史学新兴学科的实用价值。德语区的环境史学者将环境史引入 传统的自然灾害史叙事,在研究对象、方法、成果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突破。“以史为师”观念的回归,既是批判 史学的兴起使然,也关联着社会史、文化史等新史学流派之间的彼此争锋。环境史学者著作中的价值取向回应了学派 争议,表明了自身倾向于文化史的学科定位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976年南非“索韦托惨案”爆发,国际社会纷纷遣责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并对南非采取各种制裁措施。然而,英国政府仍坚持过去姑息纵容南非种族隔离的政策,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反对制裁南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内部“人权”意识加强、政府挽回国际声誉、国际社会共同制裁南非的巨大压力等因素,从内外两面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对南非政策。英国在1977年下半年转向疏离南非:提高英资跨国公司有色人种员工的待遇,并加入制裁南非阵营。从整个冷战时期英国对南非政策来看,这一阶段英国对南非政策不过是被动调整,并非其本意,但客观上有利于当时国际社会对南非制裁的顺利实施。一旦国际压力不再强大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重新回归了继续包庇南非的老路。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0
摘要: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1609年荷兰西班牙签署十二年停战协定,西班牙事实上被迫承认尼德兰北部独立为标志,取得了成功和胜利。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标志着欧洲和世界开始进入了近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正如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了胜利了,我们就以此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成功了,我们也以它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而1840-1849年的历史,则属于中国近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罗马帝国晚期,帝国与周边“蛮族”存在着长期而广泛的外交互动。在这种互动中,罗马皇帝与“蛮族”首领或国王一般扮演着中心角色,双方共同构成了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外交互动的轴心。与此同时,罗马帝国的地方官员、边疆将领、主教以及“蛮族”政权的将领或官员均是外交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通信与谈判一方面构成了双方外交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效果与效力由于缺乏权威而受到限制。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进行外交互动时的核心特征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方的外交互动体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但理想主义外交不时对帝国命运与历史进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 英国绝对君主专制形成于15世纪80年代中期都铎王朝建立,结束于17世纪30年代末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历时时间不长。英国绝对君主专制具有没有常备军,没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食禄官吏,国会一直存在并对君王有监督之权,教会成了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专制王权的形成主要受国内阶级结构的制约等明显特点。英国绝对君主专制具有正反两面性的历史作用,总体来说是初期和中期以起进步作用为主,后期渐渐趋于保守和反动,最终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直接民主思潮促进了公民投票活动的产生,孔多塞的公民投票理论尤为学界关注。孔多塞因此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将直接民主思想载诸宪法并促其实施的理论家,并对大革命以降法国民主政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无套裤汉的自发主义直接民主思想相比,孔多塞的公民投票理论更加注重法律秩序,是一种强调多元化的自由主义民主模式。但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之下,孔多塞的公民投票理论带有过分浓厚的政治斗争色彩,因此,其实际影响十分有限。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07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和全球环境主义运动的兴起,对西方环境治理感到失望的一些环境主义者希望从以印第安人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智慧中寻求解决方案,而当代印第安社会活动家则把倡导传统生态智慧当作相美加政府争取政治权力的工具,从而使得传统生态智慧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其实,印第安人虽然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受害者,他们在白人到来前在长期的实践中的确积累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智慧,但那毕竟是其生存经济时代的产物,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必须依靠建设生态文明来解决,印第安人的传统生态智慧最多只能从中发挥一些借鉴性的作用。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2-25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航路开辟以来到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初期的全球贸易网络,已经完全覆盖东亚、东南亚太平洋海域和南亚印度洋海域的所有经济体,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彼此联系和依赖紧密性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日本制瓷业一跃而起,一度取代中国而成为世界瓷器市场的最主要生产与供应国。江户时期的日本制瓷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使日本瓷成为日本参与早期全球化贸易的重要商品,与中国明清交替动荡所带来的瓷器出口减产、荷兰东印度公司大规模采购、江户幕府和地方藩主对制瓷业的重视、台湾郑氏集团直接参与日本制瓷业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以此为起点,日本制瓷业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制瓷业在世界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