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研究是心理资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目前的理论热点之一。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领导与干预因素和组织与环境因素。现有研究既存在着研究“总量”不足的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和研究情境上也有待改进。基于研究现状和包含了多维度的拟议框架,后续研究在内容上应更加重视检验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挖掘影响效应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在研究设计上则应更多地采用跨层次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并考虑研究的情境性质。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情感分析技术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在智慧图书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探讨基于生成预训练变换模型(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ChatGPT)的情感分析技术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挖掘其优化路径和创新服务方式,为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实践启示。[方法/过程]通过调研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分析情感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结合当前技术进展与服务需求,提出利用ChatGPT的情感感知能力推动个性化推荐、情境化知识服务及优化用户体验的创新路径,并探讨了技术适配和场景化实现的应用挑战。【结果/结论]ChatGPT的情感分析能力能够显著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情境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多个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了情感分析技术在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应用,尤其是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情境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讨论了技术适配和场景化实现等挑战。通过这些探索,本研究为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教师教材观是教师对教材的根本性认识、立场和理念的内生性生成与衍射式呈现,直接影响着实践场域的教材运作及其效能提升.促进与新课程标准相适配的新教材价值实现,要把教师教材观作为重要视点和关键保障.回顾已有教师教材观可知,其主要表征为基于“我者”立场、“他者”立场和“交互”立场三种核心价值意识,这是推进教师新教材观重塑的前提性认识.而教师是教材使用中最关键的主体,教师教材观贯穿教材使用的全过程且孕育着教材的实践品格,这正是教师教材观影响教材的使用效能的价值机理.由此来看,提升新教材使用效能特别需要教师审慎理解教材变革、科学推进教材实践、自觉展开教材反思,由此塑造与新教材相适配的教师教材观.具体而言,可以从唤起教师对新教材使用的使命感、强化教师新教材使用的适应性测度、展开常态化教材使用的增值性引领、激活数智技术对教材使用的潜能和谋求教材创新使用的广泛性共识五个方面,探寻认知觉醒、过程监测、行动跟进、技术赋能和协同支持的教师教材观更新路向,最终以恰切、适配、有效的教师教材观保障新教材使用效能的不断提升和价值的稳步实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企业家资本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及其协同作用与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115家新创企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与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及其组态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条件具有“多重并发”“殊途同归”的特点,单一形式的企业家资本不能构成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存在两种引致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组态,分别是企业家经济资本协同型组态、企业家心理资本协同型组态,且企业家经济资本与企业家心理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存在两种引致非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组态,一种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均缺乏的组态,另一种是企业家经济资本水平高,但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匮乏的组态;企业家资本组态与新创企业绩效具有因果非对称性,引致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条件组态的反面并非引致非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充分条件组态。为实现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企业家应根据自身资本状况,有针对性地积累不同形式的资本,而非仅重视某一种形式资本的积累;充分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等内在资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多学习借鉴创业企业成功经验,探寻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之源,而非仅重视对失败经验的总结。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够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央行的双支柱政策,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因此可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情景的模拟,对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以2000-2020年期间中国13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探讨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其次,在不同的经济环境情景下,根据实证结果探讨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既受到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也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且影响效应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用的前提下将得到提升。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更加敏感,随着宏观审慎政策的加强,货币政策的影响将逐渐削弱。结合情景模拟,分析双支柱政策与风险承担在不同宏观经济场景中的关系后得出,应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对象,引导商业银行适应政策环境,强化双支柱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区域经济结构改革的背景下,要素资源的不完全流通性加剧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文章使用2003一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产出效应的影响,认为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产生了抵消作用。而后对比东中西部地区抵消效应发现:在扩张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资本品需求规模和收益率更高、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再配置空间更大的东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消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