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及共生路径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关系内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形式各异且不断深化。从内在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引领协商民主的价值方向,协商民主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运行环节,二者协同发展互为促进。在实践进路上,需从制度整合、议题平台共建、文化培育与效能评估三个维度着手,优化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构建多元协商生态,深化协商文化浸润并验证协同效能。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创新,更是将“中国式民主”价值性命题转化为可操作性治理命题的现实性路径。二者应精准嵌入对方结构,以解决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具体问题,彰显中国式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 开发区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与优化提升策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开发区不仅是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平台,而且是区域间进行产业疏解与承接和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0多年来,京津冀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建设、快速扩张、清理整顿和均衡布局四个阶段,目前处于协同发展阶段。当前,京津冀开发区产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服务在中心、制造在外围的空间格局,但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粤港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河北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相对偏弱;津冀开发区主导产业与北京技术输出结构匹配度不高,导致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转化能力不足;京津冀合作共建园区已初见成效,但利益分配机制仍需进一步推进落实。为此,应从强化京津冀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与创新驱动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开发区产业链、完善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

  • 数实融合背景下平台经济优化乡村产业链的机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促进数实融合是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发掘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战略选择。数实融合以平台为中枢,有效整合技术与数据并在不同场景应用,实现价值增值。由平台发展衍生而来的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经济组织形态和市场运行模式,具有典型的网络效应、普惠效应、创新效应、价值创造效应,通过提质、增效、扩容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动能。当前,我国乡村产业链面临现代生产要素缺失、产业创新驱动不足、产业链条过短、产业协同能力不足、产业链数字化综合运营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平台经济基于自身特性,能够通过优化乡村产业链要素投入结构、打造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的双向一体化,助力乡村产业链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实现对乡村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作用。促进平台经济与乡村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新发展动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平台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围绕乡村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主体、产业结构与产业模式同步创新,以乡村产业链升级助力现代农业农村经济体系构建。

  • 绿色金融政策对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金融政策是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但在减排降碳实际效果方面存在减少还是转移的争议。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作用边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试点城市具有显著的减排降碳作用,且能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地区产生邻地协同效应,其影响阈值约为300公里;区域资源禀赋过高、工业基础固化、碳中和进程过快三方面均不利于绿色金融政策促进降碳;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调整是绿色金融政策减排降碳效应的两种作用机制,且后者贡献优于前者。基于此,建议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升级,合理规划政策试点布局。

  • 绿色金融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2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既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对民生福祉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探究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财政投入发挥显著作用;异质性方面,绿色金融的共富效应在资源型省份、国有经济份额较高省份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更显著,且实现该效应有赖于具体的政策安排;路径机制方面,绿色金融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提升效果随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化而逐渐增强。上述结论为全面评价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以及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 人口老龄化、移动互联网与居民消费水平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人口老龄化引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担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为引导消费、扩大内需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能否缓解上述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和流动性约束等方面的影响会提高老年群体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税收负担、看护机会成本上升等限制了劳动力的消费水平,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家庭养老需求在时间和资金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错配,加之少子化的现状,均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第二,移动互联网通过推动消费理念与时俱进发展和破除经济制约发挥积极作用,显著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存在移动互联网使用量的地区异质性和城乡异质性,在低使用量地区大于高使用量地区,在乡村地区大于城镇地区。因而,应因地制宜提升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以挖掘消费者内需,做好“互联网+”的文章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消费者高水平、多样化的需求。

  • 男性应该得的多?——基于对农村居民性别收入分配公平态度的考察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性别平等观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本文利用涵盖7个省的样本数据,采用情境方案设置和心理学实验方法,测量农村居民对性别收入分配公平方案的偏好及选择。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受访者个体差异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个体对性别收入分配公平方案的选择。具体来看,农村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通过收入再分配手段调节性别收入差距的分配方案,但随着初始性别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大以及男性转出额度的增加,农村男性赞成调整的可能性下降。同时,农村男性和女性对彻底改变初始收入分配结构方案的偏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秉承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农村居民更认同性别收入差距存在的分配方案,而不是绝对的性别收入平等。

  • 教育、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 ———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良好的代际流动可以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社会资本是 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重要通道.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 教育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机理及区域差异. 研究发现:男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家庭代际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性子代的 受教育水平并未显著影响代际流动;尽管父代受教育水平并不直接影响家庭代际流动,但它 在男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在农村家庭代际流动中的作用也 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子代通过社会资本路径求职能够促进其向上的代际流动,而社会资本在 女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整体上的 代际流动不明显,且一级地区、二级地区均呈现微弱向下的流动趋势,三级地区呈现微弱向 上的流动趋势.由此提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维护农村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加强农村乡风文 明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非农就业信息等建议。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基于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风文明是新时代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乡村善治的主要体现,是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有力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农业农村部为更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组织开展了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遴选征集工作。经村级申报、省级审核、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遴选了21个案例为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以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为基础,对全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基层干部认识不足、文化阵地建设较弱、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开展不够、陈规陋习依然存在、缺乏专业人才、财政投入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开展文化活动、优化财政结构、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文化价值等对策建议。

  • 内外兼修:数字化转型和资源型企业碳绩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内外协同治理视角,以2010一2022年沪深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资源型企业碳绩效,在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内部治理方面,内部控制质量和内部控制效率是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型企业碳绩效提高的重要中介机制,外部治理方面,市场竞争和政府扶持对二者间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绩效的促进效应具有产业类型、所属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异质性,该效应对劳动密集型、处在东部或中部区域以及较强环境规制下的资源型企业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