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的新节点。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群体之间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数字鸿沟难以弥合,数字乡村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学术界对此加强讨论,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厘清数字乡村的概念内涵,从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等层面揭示数字乡村的发展维度,充分认识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系统性规划缺乏、人才支撑不足、城乡基建差异大、数字融产难度大等问题,通过促进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为此,亟须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出发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治理;注重赋能主体,引留数字人才;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数字环境;数字赋能产业,塑造乡村新态。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14
摘要:当前,农村养老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农村互助养老具有传承孝道文化、发扬互助精神、提升农民参与养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优点。我国的互助养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宗亲互助养老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集体互助养老为主;改革开放至今逐步形成了社会互助养老模式。当前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面临诸多困境:村民参与互助式养老的意识淡薄;现行的体制机制匹配度不高;基础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保障资金来源的渠道有限且不稳定;参与养老的社会资源呈点状分布等。需要从革新观念,提升参与意识;完善机制,先行顶层设计;丰富内容,服务体系多元;拓展渠道,资金保障到位;群策群力,协同社会力量等方面加以解决,使其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需要,对于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锐意进取、拼搏奋斗历经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大历史性跨越。立足于“站起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立足于“富起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立足于“强起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唯物史观范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与历史任务的变化,对于培育和发展生产力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这些理论探索和实践是与不同时代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等的发展实际相符的,也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是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前提,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前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数字技术正在农村这片广阔沃土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经验成就,当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拥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积淀。但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作为农业资源禀赋丰富、人均资源匮乏的人口大国,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阻碍,如农村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基础设施薄弱、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数字素养低、缺乏高质量人才等问题。因此,在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以数字化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更好地让数字技术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打造数字乡村,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更 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国际发展环境不断演变,我国基层治理 能力建设方面出现了基层治理主体要素作用发挥不足、数字技术应用基层治理不成熟、基层治理法治化 建设不完善等发展困境。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可采取建立良性基层治理 共同体、采用“ 智治赋权” 的基层治理模式以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进而不 断增强我国基层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