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徐福东渡的故事在《史记》中被多次提及,尽管其最终目的地仍然存在争议,但在日本,徐福被许多人视为一位神明,其影响力深远,触及日本文化的多个方面,包括信仰体系。徐福的传说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而且在日本经历了显著的本土化和文化融合。在日本神道教中,徐福神话的融合表现为对徐福形象的神格化,以及将其与日本本土神祇的结合,从而融入日本的宗教体系。在民间信仰中,徐福的形象和故事被不断重塑,以适应日本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再创作则进一步扩展了徐福神话的内涵,使其与日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相联系。分析日本如何将徐福神话进行本土化改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可以为促进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启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徐福是中日韩三国人民几乎家喻户晓的传奇色彩很浓的历史人物。徐福研究已经成为中日韩三国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面向未来,追本溯源,进行徐福研究的现实意义分析非常必要。徐福研究是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动力,通过徐福研究可以寻求徐福东渡的精神资源,徐福研究是促进旅游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徐福研究是推动东亚友好的重要力量,徐福研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05-14
摘要:耻是伦理道德的基础性规范,耻感是这种道德规范在情感层面上由个体心理机制产生的社会性结果。日本文化被认为是一种耻感文化,耻感文化外化为现实中与“耻”有关的一系列道德情境,具有多维结构。其特征表现为公认道德标准下独特的他律,且凭借外人的观感和反应所施予的强制力来行事;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耻的行为被发现而产生耻感,日本人习惯于通过一系列方式来洗刷耻辱,获得他们认为的尊严。日本耻感文化的多维结构蕴含着日本社会中强烈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和以耻为内核的伦理价值,但在社会剧烈发展、伦理道德淡漠的时代背景下,耻感文化过于强调的规则意识和硬约束作用,往往也使得日本人的价值判断基准产生混乱,形成崇拜强者的行为选择、以死谢罪的耻辱洗刷方式、竭力逃避责任的荣辱观。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在电影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女性作为镜头下被赏玩的客体镶嵌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电影叙事边缘。她们或以无私奉献的母性扮演着近乎“神”的角色,或以男性凝视下的性感身体成为近乎“妖”的色情符号。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电影媒介开始体现出女性多元化、主体化的表达诉求。作为表达的主体,女性电影从业者在为电影界带来女性声音的同时,也面临着她们的职业与人生困境:女演员遭遇中年危机、行业潜规则,女性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幕后工作人员被充满偏见的雇佣机制拒绝于电影工业之外。与此同时,女性观众的消费主体地位日益提升,但其真正需求未能得到电影制作方的充分重视,女性观众自身的女性主义意识也有待进一步觉醒。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05-21
摘要:歧视是文明进程中阶级分化的衍生物。在当今日本的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对“部落民”(即过去贱民后代)的歧视现象。贱民绝大多数是江户时代出现在日本贫农和地方城市贫民中的没落者,主要有“秽多”和“非人”两种。明治维新尤其是二战后,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人权意识的提高,部落民在法律制度上的身份虽与其他普通人无异,但其社会身份却不能被其他日本人所接纳。部落民歧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侮辱,伤害了人类精神的根源。日本部落民歧视形成的原因有多元解释。宗教视域下,日本部落民歧视主要是受佛教不净思想、神道污秽思想影响,而从社会学角度而言,部落民则是由等级制度划分的产物。从宗教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影响出发,分析日本社会部落民歧视问题形成的文化原因,对于了解日本社会结构具有参考作用。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5-21
摘要: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社会出现了一段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除了受世界格局调整和国内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外,日本经济腾飞还得益于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匠人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现代匠人文化主要形成于江户时代,进入现代社会后得以全面发展。日本社会发展与工匠精神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日本匠人的发展史就是匠人文化的形成史。传统意义上“匠人”是指手艺工人,而现代意义上的“匠 人”概念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为日本产品在世界范围的高信誉度以及日本式服务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匠人文化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研究日本匠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培育和弘扬我国的“工匠精神”,提升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5-21
摘要:工匠精神是优秀职业道德文化的集中体现。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诚实、敬业、精益、合作、友善、专注、模仿、创新,主要体现在匠人与事物相遇的修行以及与他者相遇的职业敬畏等方面。工匠精神被融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并成为日本国民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在中国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解析日本工匠精神对其国民职 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影响,对于加速培育和弘扬中国的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