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小学校外负担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小学面临着兼职多、会议多、社会活动多、校舍侵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生活和师生的身心健康。究其原因是组织上的分散主义与干部对教育认识的不正确。基于此,1951年至1953年山东省开展了多次治理。在1953年的治理中,山东省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治理行动方案、开展巡视调查,推动了校外负担治理工作的进行。经过治理,山东省有效抑制了小学校外负担过重的状况,保障了师生的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提高了干部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史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小学校外负担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小学面临着兼职多、会议多、社会活动多、校舍侵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生活和师生的身心健康。究其原因是组织上的分散主义与干部对教育认识的不正确。基于此,1951年至1953年山东省开展了多次治理。在1953年的治理中,山东省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治理行动方案、开展巡视调查,推动了校外负担治理工作的进行。经过治理,山东省有效抑制了小学校外负担过重的状况,保障了师生的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提高了干部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化,ESG信息披露质量和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欧盟、美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开始推动ESG报告披露由行业自治向机构监管转变,ESG报告披露和鉴证也逐渐从“自愿”走向“强制”。本文在识别我国ESG报告披露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引入ESG报告鉴证的必要性。然后,系统分析国际ESG报告鉴证发展新动向及趋势,包括美国证监会就气候信息披露引入独立鉴证机制、欧盟正式引入ESG强制第三方独立鉴证机制,以及国际可持续发展信息鉴证准则正加速形成等。进而以国际发展趋势为借鉴,探究ESG报告鉴证在我国应用的路径与策略,如合理确定ESG报告鉴证适用范围、明确ESG鉴证服务机构、建立ESG鉴证服务相关规则及标准等。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我国企业ESG报告披露质量,以及我国在ESG领域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近年来,网络文艺的现实主义创作开始形成一股潮流,在网络文学、网络剧以及网络电影领域,现实题材作品大量涌现。现实主义创作的崛起,是网络文艺艺术生产场域中多方合力的结果。网络文艺的现实主义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是一种主动性、交互性的审美实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现实表现两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标体系,借助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确定指标权重,测算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近10年省域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演化及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东高西低的梯度发展特征;②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差异中不断上升,且差异逐渐降低,各省份之间呈现“低—高”和“高—低”聚集的空间格局特征;③地区间的引力关联强度逐渐复杂化、稠密化,并与新质生产力水平大致呈正比。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抓住“数字经济”的契机,推动地区绿色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全方位绿色转型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将其与地区绿色发展数据相结合,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机制分析揭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间接路径推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发展并未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分析来看,各维度均对地区绿色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从地区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非资源型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推动地区绿色发展;而资源型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则对地区绿色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企业跨地区融合机制,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因地制宜实施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去杠杆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基于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留抵退税政策对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及其他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丰富内源资金及提升股权融资便利性,促进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进一步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对去杠杆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成长期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该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留抵退税政策及深化税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