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于谦之子于冕所撰《先肃公行状》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归功于于谦一人,这种书写得到后世史家的普遍认同。然而,诸亲历其事者李贤、刘定之、叶盛甚至于谦本人所撰写的官私史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其实是明景帝君臣群策群力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五件史事上:第一,“谏阻南迁”的主导者是宦官金英等人;第二,“朝堂定乱”的主角是景帝本人;第三,景帝全权主持战守事宜,于谦是景帝的重要助手,大将石亨与于谦政治地位平等;第四,明军杀敌战果有限,但是景帝君臣凭借毅力和智慧坚守城池,迫使也先仓促撤军;第五,英宗、景帝兄弟无意间的相互配合促使明军擒获叛阔喜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2-17
摘要: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土木之变”后孙太后任命王朱祁钰为监国,是为主流型“成王监国说”。此外明代文献中还有一种非主流型“王监国说”,即英宗亲征瓦刺前以成王监国。然而细心爬梳原始文献便可发现两者均不能成立:按照明朝官方定制,监国由皇储专任。孙太后或英宗既未颁布过命成王监国的诏令,更无立其为皇储的主观意愿。明代士大夫普遍接受主流型“邸王监国说”,一方面是因为中前期许多人笼统地将留守京师的皇族成员一律称为监国,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希望以此掩盖成王通过宫廷政变上台的历史本相、树立其即位的政治合法性。从结果来看,明人无疑达成了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