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策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ChatGPT、Sora和Midjourney等生成式AI大模型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经济形态一一生成经济。生成经济即以算力、算法、数据等产业为基础,以大模型平台为依托和生产工具,以本质为数字创新的人机协同内容生成为主要生产方式,以深层生态化网络为组织形式,以立体化多元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分配、流通和变现的高级数字经济形态。以复杂经济学和数字创新理论为分析工具,深度解析基础产业、大模型平台、深层生态网络、I-AIGC、虚实融合市场、个人与行业应用场景等生成经济构成元素的内在构造和相互关系,指出生成经济通过提供更加平等和低成本的创新机会、放大网络效应并创新用户体验、促进知识创新和增值、促进价值共创和价值按需分配、挖掘和利用场景价值潜力等途径创造价值,最后分析生成经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为样本,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根据1998-2014年的数据,分析经济规模总量、空间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均对进出口额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有阻碍作用。同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要大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正向影响略大于距离的阻碍作用,支持了“设施联通”的必要性及其对“贸易联通”的推动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负,不支持预期结论,本文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 出众还是出局: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要素耦合与发展路径——基于西安市特色小镇的多案例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大多基于个案进行分析,尚未系统揭示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要素及其内在机制。以陕西省西安市首批创建的35个特色小镇中的8个典型案例为样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采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编码并构建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要素耦合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耦合,其中“产业丛”“文化源”是必备要素,“生态域”“创新力”“融合度”“基础项”是核心要素;因此必须聚焦特色和优势,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此外,缺乏核心产业、特色不彰、急于求成、变形走样、缺乏管理和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着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在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中寻求帮助,谋求高质量发展。

  • 重点行业公司ESG报告研究:演进、实践及优化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通过文本挖掘对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进行分析,探究ESG报告关键词的演化和发展趋势;并选取民生银行、潍柴动力、华能国际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典型企业当前阶段的ESG信息披露实践及其特点,明确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企业ESG报告在数量和篇幅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金融业披露水平最高,我国企业在环境层面普遍关注环保、绿色、节能减排等,在社会层面关注员工培训、员工权益、公益慈善等,在治理层面更关注组织治理体系、风险管理等;(2)我国企业ESG报告高频关键词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其发展趋势与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国际标准的发展等密不可分;(3)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与国际标准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且存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扶贫等中国特色指标;(4)参照GRI标准,三家案例企业ESG报告的未披露项存在很大相似度,相较于SASB各细分行业的标准,披露细节不充分。

  • “越界”和“隐身”的艺术 ——中缅跨境人口的社会调查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许多毗邻国的边境居民同我国境内边民有着同族同源的血脉,两地通婚以及亲友探访十分普遍。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执行力的增强,边防制度和婚姻户籍制度设立起的两条硬边界在边民生活在中日渐凸显。对于以婚姻缘由而迁移到中国云南境内的缅甸媳妇来说,这两条边界为日常往返两地和取得迁入地户籍身份设置了门槛;对于这样的区隔,她们通过“越界”和“隐身”的实践,游走在制度和实践的缝隙之中,巧妙地避让制度带给他们的不便,实践着一套闪躲但不逃离的生命政治。

  • 金融强监管、短贷长投与企业债务风险:来自《资管新规》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金融强监管旨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一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强监管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且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低成长型企业和银行竞争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这一影响由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和债务偿还压力共同作用实现,实施《资管新规》引致的影子银行业务收紧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最终导致其债务风险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短贷长投由过度投资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治理效应和缓解债务风险;若短贷长投由长期融资约束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效应和加剧债务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务风险的角度拓展了《资管新规》的政策效应研究,为优化强监管政策提供经验参考。

  • 中国营商环境的测度、时空演变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

    分类: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不断加深,营商环境的优化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双循环”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5-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进行测度,并通过Kernel核密度估计与协调度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营商环境的演变规律存在多元性,综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内部综合差异存在扩大趋势;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内部差异经历了多轮先增大后缩小的波浪式进程。此外,通过协调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营商环境的短板具有异质性。整体来看,各地区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与市场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普遍偏低;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国际化与法治化平均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且改善进展相对迟缓;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市场化与国际化平均协调度上存在的短板是制约其整体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发展实际,关注自身营商环境的短板,找准制约营商环境发展的堵点,重视并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以推进中国省域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与提升,助力加速构建“双循环”格局。

  • 城中村更新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及村民政策满意度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权衡城中村更新的经济成本后形成以家庭人口或农房初始面积为基底的补偿策略。两类补偿分别侧重村民的成员权和住房资产累积量,相对获益群体及村民政策满意度存在分化,识别其差异及关联性可为缓解补偿纠纷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本文在武汉市开展城中村更新的典型调查,比较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对村民住房资产及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按家庭人口补偿的村民家庭户均还建住房较初始农房面积减少129.80m²,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与更新前变化不大,仅减少14.74m。(2)按人口补偿城中村更新还建后村民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趋近,相对剥夺指数从 0.41 降至0.10;按住房面积补偿的城中村村民的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则从0.51提升到更新后的0.54,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差距略有增强。(3)按人口补偿使城中村原农房面积低于400m²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有较大增加,其政策满意度高;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城中村,原农房面积在200m2以下的村民家庭相对受损,还建后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增加,其政策满意度低。(4)人口补偿方案考虑到原农房面积较低家庭宅基地的空间发展权,同时避免对抢建加盖等形成的超额面积过度补偿;按住房初始面积补偿则有利于原农房面积较大的村民家庭,但忽略了原农房面积较少家庭参与城中村更新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

  • 江西特色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文旅教”融合的新兴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双减”政策,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系 统梳理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与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综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总体思路,以期推动具有江西特色的研学旅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