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一东盟海洋交通物联网互联互通合作建设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10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海洋交通的互联互通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东盟海洋交通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将物联网作为有效解决海洋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同时提出利用物联网实现海洋交通互联互通的架构和路径,以期有效地开展海洋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合作,建设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区域经济共享发展。

  • 简牍所见秦代徭戍程序考论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秦代徭戍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从发徭到徭戍的完成,由若干联系紧密的程序构成。每次发徭前计算工程量,即“程功”。“程功”后编制发徭人数和天数的定额,称为“徭员”。发徭时,要对徭徒人员构成、徭徒数以及发徭时间进行调配,以保证徭役的均平,称为“均徭”。经过“均徭”,每人每次行徭都有固定天数,行徭者如果缺徭,则需补足,即“聂徭”。发徭时,以“券”来对徭徒进行征发。在徭券上需登记徭徒的里名、姓名、子女数、行徭的时间和天数等,并对每次行徭或缺徭的信息进行记录。行徭之后,则对实际行徭数进行统计,统计形成的文书即“徭计”。

  • 基于叙事传输理论的数字人文获奖项目叙事技巧研究与启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叙事传输是一种从用户体验出发,通过特定叙事技巧改变用户态度的故事信息说服机制,对其科学合理运用可为数字人文项目提质增效。文章运用质性的案例分析和归纳法,以“数字人文奖”平台典型获奖项目为案例来源,从叙事质量、个人因素、情景因素三个维度搭建获奖项目叙事内容得以成功传输的分析框架,最终得出可供我国数字人文项目开发借鉴的叙事技巧,即守正创新,提高叙事质量;促进共鸣,贴合用户情感;开拓意境,雅正叙事情境。

  • 基于数字人文的历史档案文献开发实践解析——对98个国内外项目的实证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融入数字人文思维与方法开发历史的文献可助推历史档案文献被传播、被发现、 被理解、被应用。文章运用质性的文本分析方法及归纳法,从国内外 98个基于数字人文的历 史档案文献开发典型项目中提取实践要素,从主体、对象、过程、成果、保障维度解析其跨领域 跨机构的协同化、博专兼具的深度化、知识发现流程的规范化、知识内容的多元可持续化、实践 支持措施配置的全方位化五个实践要点,并就其持续纵深推进的可能路径作出前瞻性展望。

  • 传统村落档案社会化利用的困境与突破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开展传统村落档案利用是传统村落档案建构的终极目的。目前传统村 落档案社会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档案编研、村史编修、乡村记忆展演。其面临的困境 主要是档案编研主体和成果类型单一,影响面窄;村史编修覆盖面和多样性不足;乡 村记忆展演形式同质化、展演内容浅表化、展演场所空洞化问题突出。其突破路径如 下:开展大协同、大格局和全媒体开发的档案编研新探索;以村史编修促乡土文化复 兴,将其作为传统村落档案利用的主阵地;乡村记忆展演形式力求生动,内容力求独 特,深度力求拓展,场所力避空洞。

  • 基于陆海统筹的环渤海湾区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以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水环境污染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为目的,选取2011一2020年环渤海湾区三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引入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作为研究重点,旨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下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海洋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次产业结构一水质污染排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与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性更强,而第三产业与污染物排放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渤海湾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结果中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PSW)呈现“S”型,受特殊值影响较大,InPCODE、InPNH3-NE、InSO2E的EKC皆已达到顶点,InPNOxE的拟合结果也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环渤海湾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EKC的“顶点后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补偿性越来越小。

  • 两代教育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的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文章基于“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2001~2018年的7期专项追踪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及广义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两代教育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教育和子女教育均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程度,且子女最高受教育年限部分解释了老年人教育对其抑郁程度的影响。第二,两代教育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的影响具有年龄组差异,即农村老年人教育仅降低低龄组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在纳入子女教育变量后,农村老年人获得经济支持仅显著降低中低龄组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农村老年人获得情感支持显著降低全年龄组老年人的抑郁程度。第三,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是两代教育影响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的内在根源,老年人教育会影响子女教育,进而引起子女向上代际支持的变化,最终影响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程度,且子女代际支持与子女数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关注农村教育滞后性问题,重视农村子女成才教育,教育资源适当向弱势家庭倾斜,保障农村子女高等教育的可达性。第二,针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增加中低龄组老年人获得经济支持和全年龄组老年人获得情感支持的来源。第三,重视家庭养老功能,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子女提供代际支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子女给予父母经济支持,提供购房或租房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进而提高代际间的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