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7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务服务中,不断驱动政府服务理念革新、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智能化发展,有效提高了政务服务效能。但同时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存在的算法歧视、数据缺陷、技术审查难等问题给政务服务带来了技术至上、数据安全、行政伦理等方面的风险。为此,必须通过强化顶层规制,防范技术风险;完善人才保障,保障数据安全增强组织韧性,规范行政伦理等途径来规避或克服其风险,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推动政务服务创新的积极作用,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进攻性人工智能指人为地滥用人工智能(AI)来完成信息搜集并执行恶意进攻指令的智能体,其源于早期的棋盘博弈,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部署、情报搜集与意识形态等领域。然而,其道德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讲,技术“黑匣子”致使伦理责任模糊,非法情报搜集威胁全球公众的隐私安全,复杂场景下机器判断具有不可控性,这都将国际局势推向新的政治不稳定境遇。有鉴于此,必须建立人类之于机器的“道德主权”,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复合网络”的伦理考量体系,并优化风险分级预案,从而为机器的“道德嵌入”、道德分级,以及“不可接受性风险”的伦理审查提供支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学术交流》
摘要:数字空间生产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控制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变。信息的商品化和全球流通催生了新的“权力-资本”纽带并生成信息拜物教,这是商品拜物教在当代的新变化。信息拜物教通过信息交换、身体规训强化资本主义的霸权,数字空间对身体的规训不仅通过信息符号显现,还表现为政治统治从暴力的国家机器转向柔性的、非强制性的意识形态话语操纵。列斐伏尔的信息拜物教批判是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理论继承,也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构建的人类解放图景的具象化、纵深化理论阐释。通过建立差异化空间来探索公共权利与人类解放的自治路径,以打破资本主义的同质化趋势,并通过乌托邦式构想恢复感官体验,激发身体潜能。这或可为反思全球资本主义下的身体、时间与空间的权力关系提供新的框架。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学术交流》
摘要:数字空间生产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控制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变。信息的商品化和全球流通催生了新的“权力一资本”纽带并生成信息拜物教,这是商品拜物教在当代的新变化。信息拜物教通过信息交换、身体规训强化资本主义的霸权,数字空间对身体的规训不仅通过信息符号显现,还表现为政治统治从暴力的国家机器转向柔性的、非强制性的意识形态话语操纵。列斐伏尔的信息拜物教批判是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理论继承,也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构建的人类解放图景的具象化、纵深化理论阐释。通过建立差异化空间来探索公共权利与人类解放的自治路径,以打破资本主义的同质化趋势,并通过乌托邦式构想恢复感官体验,激发身体潜能。这或可为反思全球资本主义下的身体、时间与空间的权力关系提供新的框架。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数字工匠是秉承工匠精神并通过数字技术从事生产实践的新型劳动群体。从历史语境出发,数字工匠的兴起放大了以技术替代论和技术工具论为主流的人与技术关系的探讨。技术替代论者认为数字技术的出现与高速发展带来了人被技术所取代的主体危机,技术工具论者则认为人作为数字工匠的永恒主体,对技术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然而,在此视角之下的双方都未曾看清人与技术辩证关系的本质。由此,必须重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命题,并从“机器体系”概念出发理解主体性,方能摆脱二元对立的思想桔。具体来说,作为决定劳动表现方式的技术,必然直接参与到人的主体性及其社会关系的本质构造之中,而不同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制度下的劳动主体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此即数字工匠劳动主体的技术构造论。由此着眼,才能更深入地把握技术与人的主体性生成间不可割裂的复杂关系。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中国特色数字工匠是集高级数字化技能、卓越伦理道德素质和创新审美思维于一体的新型劳动 者。长期以来,西方对数字劳动的关注领域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技能劳动者,中国场景中的技术知识 密集型、创新型数字工匠群体被忽视。在西方的研究范式中,受众劳动、数字劳工、数字劳动者等概念内涵 重叠、边界模糊。因此,亟待明晰中国场景中数字工匠的核心要义,掌握其出场逻辑与群体边界。进一步讲, 数字工匠的培育直接指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打通“人作为核心要素”的全产业生产链条,不断发挥“创 新 起 主导 作用”的动能优势,为“高科 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 展目标 贡献劳动力量,从而满足中国式 现 代 化进程对数字人才、数字产品的需求,以及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21
摘要:具身智能可以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重构提供技术范式。虚拟空间的“缺场”常见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身”与“离身”呈现出新的空间形态。具体讲,未来人机关系重构可以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全新、全息、全景式的空间实践,进而强化身体在场与虚拟感知;情境重构使共时、历时的信息流动成为可能,身体可在表象空间中实现自主的探索与体验;数字化技术联结主体的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记忆,可以激发潜在的、深层次的身体互动。这不仅是空间权力秩序的多主体共建结果,而且会推动技术架构的跨领域整合,最终实现数字化空间育人功能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