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念与中国经济转型——以区域发展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为例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观念(包括情感)对于转型的影响能够被感知,但在经济学研究中较少涉及。有必要首先厘清一些看似观念实为制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观念受到历史、认知和个体出身的影响,并且容易通过社会身份和群分效应得以强化。在大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中,很多阻碍政策实施及经济社会转型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困境,都可以从观念中找到根源。观念会发生变化并且制约转型,因此,不可能存在事先计划的最优转型路径。转型路径是演化的,转型速度受制于观念及人们的相互影响,因此,通过转变观念来推进转型能够提升社会福利。

  • 大国空间格局下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改革新探索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口呈现出从农村向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从城市外围向中心城区集中的趋势。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具有大国空间格局思维,在人口流入地深化以大城市为重点的户籍制度改革,改善以随迁子女教育和保障房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供给;在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则需要实现减量发展,重点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盘活闲置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

  • 制度与情感——从视频大数据看跨省迁移与乡愁表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中国,区分乡愁是情感所致还是制度的结果对于制度转型有重要意义。若仅从乡土情结(乡愁)解释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和人口回流的现象,将不利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村土地改革。通过首次尝试剥离乡愁的制度成因,并利用抖音平台公开的短视频点赞大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本市向外跨省移民越多,本市发布的视频被外省点赞的数量也越多,体现出了“乡愁”;如果流入地城市的户籍门槛和老家有承包地的比例更高,跨省迁出的移民会增加对其家乡的点赞,体现出了“乡愁”的制度成因;但是老乡的增加,会削弱户籍门槛增加点赞家乡的效应,却会放大因老家有承包地而产生的点赞家乡。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流入地城市户籍门槛和老家有承包地会降低移民的城市融入,而老乡更多会增强移民的居留意愿。因此,“乡愁”实际上是城乡二元制度的结果,提升移民的城市融入水平并加快农村土地改革有助于缓解乡愁且更好地推进城市化。

  • 分权激励与道德风险:央地关系与债务治理的国际比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摘要: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与治理具有深远影响。从分权激励与道德风险的理论视角出发,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制度根源在于:一方面,财政分权下的地方竞争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借债投资;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规则约束不足,地方政府普遍形成中央救助债务的预期,加剧了过度举债的道德风险。同为统一货币区,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对中国有重要启示。欧债危机后,欧盟认识到需要构建统一且可信的财政规则体系,通过明确的惩罚机制有效监管地方财政行为。美国则依托联邦制下较完善的财政分权框架,借助更全面的信息披露与市场化的债务定价机制,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借鉴欧美经验,化解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一个可行的改革方向是从资金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建立可信的财政规则,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约束机制。通过调整分权激励和控制道德风险来优化央地财政关系,中国能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与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