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当前,乡村建设中出现的“主体异化”困境反映出“少数(强势农民/发达地区乡村)替代多数(弱势农民/欠发达地区乡村)”的逻辑。乡村建设需要回归多数弱势农民和欠发达地区乡村的主体性地位。将“适老化”概念引入乡村建设,有助于明确欠发达地区乡村建设的方向。“适老化乡村建设”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以满足老年人基础需求为目标,以内、外部条件为手段的乡村整体性秩序重塑。“适老化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四个维度:一是经济维度,强化老人农业的生产保障体系;二是政治维度,塑造老年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三是社会维度,重建老年友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四是文化维度,激活老年关怀的乡土伦理价值。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其核心在于农民主体地位。基于内生式发展视角,通过对闽南下河村杨桃产业化发展的实证考察发现:内生式发展是以内生资源为发展条件,以内生主体为发展动力,发展效果反馈于本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具体来说,农业产业化内生式发展关键在于:一是利用自然资源、熟人资源、政策资源等内生资源作为发展条件,注重因地制宜;二是激发农户和村社集体两大内生主体的发展动力和积极性;三是通过产业能人带动、地方社会分工、村社集体引导的运作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动态发展。农业产业化内生式发展能够形成发展利益在地化反馈,产生积极经济、社会和治理效应。因此,当前产业振兴应立足于内生式发展,避免脱嵌于乡村和农民的产业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新零售时代下,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显著变革,企业营销战略亟须调整以适应个性化、智能化的消费需求。文章深入分析了流量红利消退、Z世代崛起、个性化需求兴起、社交电商发展、消费者购物习惯转变等消费者行为特征和消费者行为模式改革,探讨了数据驱动的消费者洞察、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模式、构建服务生态系统等战略调整。因此,企业需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品牌重塑,同时注重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以赢得消费者信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利用2018年和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通过比较感知老年标准与生理年龄的大小来界定年龄认知,从经济活动、志愿活动、宗教活动和休闲活动4个方面衡量老年人社会参与,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检验年龄认知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的年龄认知能够显著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积极的年龄认知会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增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来促进其社会参与;积极的年龄认知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了老年人经济活动、志愿活动和休闲活动的参与率;积极的年龄认知对老年女性社会参与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老年男性;积极年龄认知程度越高,越能促进60~69岁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但较高的积极年龄认知程度对70~79岁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并没有显著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采用基于国际可比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日本老龄与养老研究(JSTAR)和韩国老龄追踪调查(KLoSA)微观数据,通过样本外估计方法,测算中日韩三国基于健康的老年人额外劳动能力。研究发现,第一,中日韩三国老龄群体均具有基于健康的额外劳动能力,中国55—74岁男性和50—74岁女性的额外劳动时间分别为6.26年和6.43年;日本60—74岁男性和女性额外劳动时间为5.04年和3.91年;韩国60—74岁男性和女性额外劳动时间分别为4.94年和3.09年。第二,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老年人口的额外劳动能力,相较于日本和韩国,中国老龄群体因教育异质性导致的劳动能力差异最大。第三,健康水平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从事劳动的概率,特别是对中国男性影响更大。文章为科学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摘要:当下,元宇宙技术和内涵的蓬勃发展不但为电影注入新的活力,更促进着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新路径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电影的“再媒介化”转型使其走入元宇宙成为可能,“引擎式”赋能与“归域式”赋权推进中国电影进入世界媒介平台;具身化场景体验突破高低语境之间的壁垒,拓新了跨文化传播理论;立足当下远望未来,数字文明的发展促使中国电影争夺国际数字场域的构建。未来已来,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已然进入元宇宙时代,正在颠覆以往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实践场域,在策略、效果、渠道等方面产生极大变化,元宇宙传播模式勾勒起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新蓝图。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摘要:“数据库电影”作为电影类型之一,其与生俱来的“档案化”、“互文性”、“模块化”等特征能够通过“共同体美学”进行概括。“共同体美学”主张多元共生、美美与共,将电影作为基本点去构建整体性、多维度、多层次的共同体,能够寻求在更高层面达成合作共赢的效果。聚焦中国动画电影,探寻“数据库电影”的“共同体美学”,从创作形式与叙事模式两方面进行梳理,开掘“数据库电影”诸多特性与“共同体美学”接洽的可能,其间蕴含的电影美学价值自然沁透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