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是其功能彰显的应有之义。基于嵌入性视角,对四川林县橘香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衔接小农户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机制进行分析。该联合体经历了初步联合规模户、融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领共生三个阶段,力求实现农资采购、技术标准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三统一”。在此过程中,为了缩短龙头企业和本地农户的社会距离,联合体通过行政嵌入形成合作型产业治理、通过关系嵌入融入乡土社会、通过文化嵌入适应农户生计发展和通过认知嵌入增强农户对联合体运行稳定性预期。龙头企业在与乡土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完成了“外来者”到“本地人”的身份转化,实现了联合体联农带农的目标。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人民教育家”是国家授予教师的最高荣誉称号,通过对5名人民教育家先进事迹材料的分析,发现他们身上主要彰显出了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理想信念;知行合一、率先垂范的道德情操;科研育人、春风化雨的育人智慧;求真务实、潜心钻研的躬耕态度;严慈相济、助学筑梦的仁爱之心;传承文脉、敢为人先的弘道追求。追寻“人民教育家”的成长足迹,发现教育家精神特质生成过程中,兴趣是第一指引,共产主义信念是最坚定的精神支柱,强国之志是最强动力,国家现实需要是根本要求,千锤百炼是核心特征。新时代践行教育家精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前提,强化理想信念是关键,筑牢保障机制是基础,营造崇师重道的社会风气是根本。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有关贫困治理的已有论述均包含贫困治理社会化的理念,行政化向社会化转向是未来中国减贫事业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贫困治理的路径转向,对比分析贫困治理社会化与行政化的差异,进而提出贫困治理社会化的概念框架,以“内部动力”和“外部救助”两个维度将贫困治理社会化划分“慈善救济”“增能扶志”“赋权创业”三个类型,并结合案例剖析其实践机制与现实挑战。最后,梳理“政府一社会一贫困户”参与贫困治理社会化的治理逻辑,探索多元主体嵌入贫困治理社会化体系的功能性设计,并为多元主体参与贫困治理提出一系列制度设计,以期为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学理参考。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空间,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是对乡村文化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力维系。社会参与传统村落保护能够通过发挥社会多元主体重要价值与功能,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基于社会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生成逻辑,探析传统村落保护的行动系统及协同机理。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梳理和阐释其在发挥社会力量、提升传统村落保护效能上的经验价值,提出社会参与下传统村落保护实现路径:优化传统村落保护人才开发机制,推动社会力量与社区主体的融合,加强社会协同的民间融资和信用监督体系建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保护和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成为各级政府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康养农业是彰显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要农业类型,本文将其置于历史性、全球性和结构性的视角之下进行思考,通过梳理研究文献和政策文件,回顾康养农业的形成过程。康养农业的内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延展,因此本文提出“功能连续体”概念,以分析康养农业双向演变的过程,并利用这一概念比较国际不同类型康养农业的实践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康养农业蕴含的价值是重新连接农业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对理解和定位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通过四个典型乡村建设案例,对比分析了政府、乡贤、社会组织和企业四类主体主导的乡村建设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政府的行政推动力量和资源支持、乡贤的声望动员、社会组织的多元资源动员和农民力量动员、企业的市场驱动,是其各自开展乡村建设的核心机制。然而,四类乡村建设路径均存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不足、农民主体性表现不足、建设目标与指向趋同化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指出,乡村建设必须明确“为谁建设”和“建设什么”的问题,不断创新乡村建设的实践行动,协同发挥不同主体的乡村建设优势,实现最优化的资源整合。同时,必须通过激发农民的集体意识、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切实实现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推动可持续的乡村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