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明确了教育强国的含义与内涵,并据此分析教育强国的目标,最终针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呈现多元民族生活图景、彰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载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其以实体地域空间为核心的传承路径被不断消解与重构,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动漫艺术与民间文学内在特质的契合,为其通过新媒介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可行路径。以时代视角开掘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的人文价值,以民俗传统底蕴丰厚动漫化的艺术空间,以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动漫化的精神谱系,不仅可助推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在大众视野的再回归,还可通过动漫媒介将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以“民族文化IP”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新形态,促进其与生态发展、乡村康养、民俗文旅等地方经济的有机联动,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跨界融合,赋能新时代民族文旅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长江流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水稻以其特有的物种属性和经济属性,为中华民族的人口繁衍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借助于大运河、荆襄古道、金牛道的南北互济以及茶马古道的东西融通,中华文化构建了一套北方与南方、中心与边缘的双循环体系,形成了内源性动力机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华文化汲取外部文明打开了窗口,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长江流域作为驱动双循环的核心区域,居功至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地理枢纽”。在新时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长江“历史的地理枢纽”需要转化为“当代地理枢纽”:通过“长江大保护”来恢复生态长江并推动经济长江的高质量发展;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深化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为应对2008年、2020年美联储先后两次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国 外汇政策完成了从数量出清 (外汇干预或者资本管制) 向价格出清 (汇率浮动) 的转变。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外汇政策转变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 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大幅减小,汇率弹性增加不会威胁国内物价稳定和金 融稳定,亦不会掣肘国内货币政策,这正是中国外汇政策应对手段转变的底气所在。为巩 固上述成果,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经济金融指标监测,同时继续深化汇率 市场化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重要体制保障。
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传统矿产资源管理模式面临着国内国际复杂形势和资源安全上升国家战略地位的双重压力。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资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探讨大数据驱动下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新模式不仅是解决当下管理困境的应有之义,更是在新时代全球资源竞合中占据优势的主动之举。基于“需求锚定—结构赋能—平台接榫”三维分析框架,界定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职能、体制、决策、监管四个维度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分析大数据技术从虚拟治理空间、多源数据聚合、数据情报智慧、全程动态留痕四个维度赋能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的机理;围绕大数据平台支撑下的职责分配明确、体制层级交错、智能情报决策和动态全景监管四个功能,提出构建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新的思考.本文基于微信、抖音大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技术关注者的客户画像,总结了传统与数字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各自存在的现实约束,并进一步学习国际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发现:释放政府压力、关注农户需求和开发农业数字经济是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关注具有时间性特点,农业大省、四线城市及老年人、男性关注农业技术的势力最强.本文提出一种集约化的 “整合小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些经验和见解有助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