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贡荔新论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荔枝进贡始于汉,迄于清,在各主要朝代绵延不绝。然今人所论,集矢于唐,争议于贡由巴蜀还是岭南。其实放宽视界,发掘新材料,则争议自息。汉初开始由岭南进贡干荔,至清犹存,后加入闽地;汉和帝开始由岭南进贡鲜荔,也绵延至清,后加入闽地,唯在清代则有盆栽鲜荔枝与蜜渍荔枝之别。贡荔自嘉庆渐减,至道光九年下旨停供盆栽鲜荔,唯余少量蜜渍荔枝以备祭礼等需要,沿续千余年的贡荔史渐告终结。与官方贡荔并行的,则是贾人市荔,即贾人由产地采购运自北方都市销售。资料表明唐采购自蜀,宋则自闽;鸦片战争后,蒸汽动力船引入中国,则粤闽之鲜荔得以大行于都市。利用新发掘的史料系统梳理贡荔的历史及其变迁,对农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 中日满蒙条约中的土地商租及其相关问题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1915 年,日本在“二十一条”要求中提出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应享有“优越地位”,经中日 交涉而形成的民四中日满蒙条约中有土地商租及其相关问题之规定。条约签订之后,日本企图扩大享有相关权益之地域范围,并竭力使条约规定转化为现实权益,成为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土地实质占有的典型表现。但是,日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抗争意志与反制能力,由于日本要求享有的土地商租及其相关权益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因而遭到我国的有力抵制,导致日本的侵略阴谋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

  • 制度-利益-责任:村级组织行动伦理的多重逻辑 ———基于苏北三村的考察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村级组织行动伦理的内在逻辑是学界有待进一步解释的问题。以往研究集中从乡政村治的体制视角来阐释,强调结构性的“伦”,形成了“制度-利益”的单一逻辑,而忽视了价值性的“理”。以梳理制度规范、利益充实、责任复现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趋势为基础,聚焦于村级组织分门别类处理任务的实践过程,分析村级组织的行动如何实现“伦”“理”的多重结合。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将任务分类为刚性、弹性和惯性三种任务的机制,是由制度、利益与责任三者相互渗透与组合所塑造,形成了“制度-利益-责任”的多重行动逻辑,深刻体现了“伦”与“理”的结合。

  • 农旅项目为何失败:基层规划内卷化 ———基于某农旅项目发展过程的考察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农旅项目是乡村建设的积极尝试,它可以实现农民增收,美化乡村环境,振兴乡村产业,但一些农旅项目却在实践中走向失败,造成了地方财政和市场资本的损失,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以往研究瞄准了农旅项目本身的发展模式与静态困境,未对失败的原因进行理论解释。通过考察苏北 H 村荷花池农旅项目的发展历程发现,基层规划内卷化是造成乡村农旅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当地基层政府对农旅项目的规划经历了规划片面、规划冲突和规划偏差的非科学递进过程,导致乡村农旅项目形成了每况愈下的市场状况:从市场单一到市场隔绝,再到市场消失;最终,引起农旅项目丧失其公共性和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最终走向失败。

  • 乡村何以实现治理有效?一一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92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基础资源、发展理念、配套制度等因素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研究发现:①单一因素并不构成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但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乡村治理模式建设在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上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②共有5种组态路径可产生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按照解释力度由强到弱可归纳为资源-制度驱动型、理念-制度驱动型及全面驱动型3种。③基础资源内部因素、基础资源与发展理念因素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④通过跨案例比较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推动了治理单元的上移,而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治理单元下沉的特点。为此,建议各地区加强要素间的协同整合,落实民主协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治理发展路径,有效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ChatGPT对美国两党和中美两国的政治偏见及意识形态风险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本研究运用角色扮演提示技术,检验ChatGPT对特定政治团体是 否存在政治偏见。结果表明:声称客观中立的ChatGPT模型对美国两党及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存在偏见,且该偏见具有跨语言稳定性。这些偏见是系统的而非个别现象,涉及自由、民主、人权等现代政治理念以及对现实政治运作的评价。ChatGPT加重而不是消弭了人类社会的价值分歧和文化冲突,成为输出美式自由主义叙事话语的意识形态机器。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特殊信息越级分发机制,可能释放出人为制造对立的不稳定力量,冲击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类人化的传播使意识形态个性定制成为可能,从而干扰社会舆论的正常进程。因此,必须剥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本主义属性,使中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位置,同时强化人工智能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避免让人类科技变革的产物异化为加剧人类社会分裂和对抗的工具。

  • 转型与超越: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合作社的功能演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有效主体,也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坚实基础,其多维功能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呈现了合作社功能演化的逻辑及其背后的驱动元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牧区合作社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在以三产融合、乡村治理的多元化、人才要素聚集以及明确的代际分工等积极因素驱动之下,牧区合作社在生产基础上呈现出了良好社会效益、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的有效平台,合作社逐渐演化为乡村治理的新型主体,并且有效实现了牧区产业与文化传播的有效融合。这种转型与超越有效地促进了牧区合作社功能升级,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 逻辑思路与改革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人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 农地确权提升了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吗? ———基于3省15县(市、区)935个农户样本的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地确权是中央从深化农村改革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确权不仅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也影响其承包地处置。基于苏、鲁、皖3省15县(市、区)935个农户样本数据,利用 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促进了经营权退出,但却抑制了承包权退出;经营权退出在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遮掩效应;农地确权后,农户一旦选择流出自己的土地,就不会轻易选择退出土地承包权。因此,在“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政府需要系统评估农地确权的制度绩效,将经营权退出和承包权退出联动考虑,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逻辑思路与改革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7

    摘要: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 电子文件元数据捕获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我国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存在元数据捕获不全等问题,尤其是机构人员实体元数据、业务实体元数 据、实体关系元数据捕获不全,给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保存埋下了安全隐患。通过对国内多个标准 规范对比分析发现,机构人员实体元数据、业务实体元数据、实体关系元数据属于序列 (元组)型元数据,采集 方式包括多次捕获多个属性值,或一次捕获反映多种关系的多个属性值,存储方式包括转换成文本存储于一个 备注型字段中,或采取多元数据表形式存储相关元数据,元数据的呈现可以通过分区或分标签页形式实现。

  • 农户加入合作社的耕地质量保护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培训服务、农产品溢价激励与传递农业生产信息有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两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农业收入预期较高及未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平台作用、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全面推广合作社培训制度,以实现耕地质量保护。

  •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 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基于CFPS 三期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 DID 模型,探究了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且该结论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法、更换被解释变量的测量方法、更换解释变量的测量方法和运用 PSM-DID模型后结果仍然稳健: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县域高铁开通通过增加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提高医疗资源可获得性和提高农民旅游消费意愿,进而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因而,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和现实需求,实行宏观考虑、合理统筹与科学规划,促使更多的资源要素通过高铁线路从东部、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流动,让更多农民切实享受到交通设施建设带来的“增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