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作品热衷于揭露和反思中国环境问题,作家通过文字、图像建构中国生态形象,进而深刻影响并建构了读者对中国生态问题的认知。学术界以往多注重分析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作品的文字如何叙述、形塑中国生态问题,却忽略了其中的封面、插图对生态问题的直观反映和想象。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图像建构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揭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对中国社会发展构成的威胁,反思中国在工业化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的原因;其二,将中国置于全球化的世界秩序中,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进行视觉呈现,探究中国与西方生态问题的共通性;其三,书写中国生态保护、改造的历史,展现出中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不断取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11-30
摘要:以往学术界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时多使用文学批评这个概念,而较少注意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逐渐形成了文学批评和文学阐释这两种分析方式。文学批评与文学阐释均重视对文学文本的评价及意义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在对象、目标和特征上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最典型的文学批评常常是以具体作品为中心进行的评价,但其范围却囊括了文学生产、流通、传播等诸多领域,而文学阐释则始终围绕作者之原意、作品之本义、读者之理解三个维度;文学批评涉及对文学活动、文学现象的分析、评价,但最具典型性的文学批评常常以批评家富于洞察力的文字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含义,而文学阐释聚焦于作家的思想、作品的观念及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与接受,是一种较为纯粹的理性活动过程;文学批评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起伏的情绪波动以及个性气质的彰显,而文学阐释则理性色彩鲜明、目标聚焦精准、行文严肃认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有时会综合运用文学批评与文学阐释,为深化中国当代文学的认识深度,拓展文学研究的广度,提供了新的努力方向。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11-23
摘要:刘伟强导演的电影《中国医生》通过诸多细节还原了疫情对于民众造成的恐慌以及医护工作者与病毒艰难抗击的过程,真实场景建构的视觉影像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更为打动人心的则是面对灾难医护人员与普通民众所建构的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这部影片以现实主义精神重新彰显了文艺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冲击力,对于中国社会与民众的影响在电影中得到直观呈现,它不仅是对灾难的历史记录,而且是对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拼搏意志的书写,对于电影如何呈现灾难提供了诸多启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摘要:人道主义观念和思想,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回归正常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60年代,巴人、钱谷融等曾经为之辩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光潜、黄药眠等理论家重又讨论人性与人道主义;20世纪80年代前期,周扬、王若水等与胡乔木等,围绕着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发生激烈论争。人道主义经过多次论争,得到作家、批评家认可,重新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思想资源,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进行,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理论空间和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