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依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漆材料的跨界研究与当代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培训经验,本文就“传统文化和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性、技术性,以及在当代设计中的转化与应用”进行了一些经验分享。本文重点探讨了对传统的慎思与追慕,激发创新理念场域的建构。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当代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培训经验,本文就“传统文化和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性、技术性,以及在当代设计中的转化与应用”进行了一些经验分享。本文重点探讨了对传统的慎思与追慕,激发创新理念场域的建构。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傅抱石的山水画具有深厚的美学底蕴。他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又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山水画图式。他注重追求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着眼于山水中的诗意呈现,讲究诗意与韵律的有机交融,从而建构了别开生面的诗性空间。在此基础上,傅抱石的山水画又通过变化多端的笔墨技法、诗意的构图布局与深远空灵的意境,完成了其山水画艺术的新变。这对传承传统美学精神、启示与引领现代艺术、增进国际艺术交流和文化互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摘要:徐志摩《再别康桥》既充满古典韵味,又极具创新精神。它从我国古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创造性地,且不着痕迹地大量化用了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意义,而且收到了别样的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再别康桥》可以说是诗人闻一多所提倡的现代诗歌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这“三美”俱全的现代诗歌创作典范。研究《再别康桥》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不仅可以深入体味其感情的委婉深挚,还可进一步探索其情感深挚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深切地领悟其丰厚的思想意蕴,并感知其为现代诗歌创新发展所提供的古典与现代相融、东方与西方妙接、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可资借鉴的经典创作方法的意义。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本文是一场关于汉字设计与书法创新的对话。《美术观察》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首席专家韩绪,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王冬龄,副教授鲁大东,基于他们专业不同但目标其实非常相近的创新实践,共同探讨汉字艺术的创新发展与传播问题。对话围绕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具体实践;其次,汉字创新的路径和探索空间,深入分析了汉字在设计和艺术表现上无尽的可能性;最后提出,应该在遵从中国文化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文化传播。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8-14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先立后破”为处理存续和创新、现状与未来、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提出了路径和方法。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同样需要“先立后破”。以中国现代雕塑发展为例,指出艺术创新的“先立后破”表现艺术领域内部和艺术与社会关系两个方面,揭示了艺术的“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推动,是一个不断经历“先立后破”,并在延续和拓展的博弈中逐渐获得共识,成为艺术推动想象力生产和艺术创新的源动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