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价值理论视域下的识别、 取向与实现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本质是全面彰显乡村社会的公共价值,但多元乡村价值的识别、取向与实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仍有较大的研究探索空间。本研究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拓展了战略三角模型,从乡村价值的受益人特征与利益相关者属性出发,构建了乡村公共价值管理分析框架。研究识别了生计价值、粮食安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五大乡村价值;明晰了乡村价值是复杂多样化的体系,要以全面和重点的统一、利益主体差异性以及惠益的相对平衡性逻辑进行价值取向;最终提出多元性乡村价值实现路径:要在发现乡村价值到创造乡村价值,再到分享乡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乡村价值的全面彰显。

  • 再造与重构:基于与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整体性方略,乡村价值的再造与农民主体性重构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价值保障了乡村各要素的相互协调与融合,而农民则是乡村价值的主要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冲击,改变了乡村各要素间的关系,弱化了乡村运行动力,引致乡村价值流失,农民“缺场”导致其在乡村振兴中多重主体性缺位。因此,应从对接现代农业、培养农民企业家、完善人才体系、重建乡村共同体、确定教化主体、完善村民参与制度等方面再造乡村生产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教化价值,进而重构农民的经济主体性、文化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治理主体性,为乡村振兴的落地见效奠定经济基础、文化根基、组织基础和治理基础。

  •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产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体系是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以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为样本,基于政策工具乡村价值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应用偏好环境型政策工具,但其内部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策略性措施使用频率较高;结合乡村价值维度来看,不同价值维度下政策工具的运用不平衡,面向文化及生态价值维度的政策工具较少;此外,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组合涉及诸多部门和机构,配套机制亟待优化完善。未来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实践应用应优化基本政策工具的内部组合结构,加大面向文化与生态价值维度的政策工具支持,建立健全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体系及配套机制。

  • 新发展阶段的:多维考量与实践向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发展阶段,多维度考量乡村价值是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乡村价值主要包括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前,乡村价值的实现陷入四重困境:新产业新业态培育“难”,限制乡村经济深度发展;生态涵养“乏”,破坏乡村生态建设格局;养生养老养人优势“弱”,削弱乡村社会建设优势;乡村文化建设“困”,淡化乡村文化特色。打破乡村价值的实现困境应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补强乡村发展生态短板,维护乡村生态平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满足乡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乡村需要塑形铸魂,保护乡村优秀文化。

  • 乡村文化的优势内核、发展困境与振兴策略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