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最关键的小事”,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乡村善治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分析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需求入手,结合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特征,构建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国家审计监督体系。针对乡村治理涉及的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公共资金、公共项目,探索审计业务类型协同的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政治、文化与技术的三维视角,建构乡村治理偏差的分析框架,通过黔地N镇案例阐释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结果表明: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实践样态,会引致治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相互脱节、信任危机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偏差、治理手段僵化与秩序稳定的张力矛盾等多维负效应。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在政治上主要由多重压力与利益的驱动导致,在文化上主要由传统文化认同缺失与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在技术上主要由治理手段的单一与数字化应用的反向掣肘导致。基于此,从政治、文化以及技术三维度出发,构建有效治理路径体系,以期消解乡村移风易俗中治理偏差现象,旨在促成乡村治理现代化。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口的地域分布呈现出新特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面临新挑战。当前,部分促进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地方做法存在刚性均等化、同质均等化、标准均等化和被动均等化等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地方政策制定者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的张力认识不足。受地域发展的差异性、快速现代化的压缩性、制度回应现实的延迟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在供给的标准化与政策执行的具体化、供给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纵横分割的科层制与有效供给、供给的公平与效率、供给的社会性与经济性、供给的静态性与政策情境的动态性之间均存在张力。浙江省温溪镇“一镇三乡”片区的实践经验,为平衡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张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建引领”是我国基层治理实践中的重要现象和领导策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城乡关系,以及乡村治理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乡村治理理论。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调整,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乡村治理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面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时代环境和治理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锚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在“变”中延续“不变”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遵循,推动乡村治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国家与农民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以赵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国家与农民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合作式吸纳”的关系类型。农民的发展意愿与诉求表达以及基于需求契合的政府回应构成了合作式吸纳的生成基础。地方政府与农民通过合作克难与合作创新推动改革与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以合作为依托,通过需求整合、制度吸纳与协同引导等方式,实现农民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合作式吸纳”框架下,国家与农民之间生发出一种基于行动的互惠关系,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治之间的张力得以有效调和,一种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得以呈现。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摘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吸纳增强了国家介入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技术消解自治的意外后果,造成乡村双轨治理结构断裂和基层治理悬浮。促进数字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要素作用,挖掘本土性制度资源优势,使数字技术赋能与基层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探索超越科层化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制统一性建设、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再造、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治理的双轨并行与一体融通,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机制创新的探索方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吸纳,增强了国家介入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技术消解自治的意外后果,造成乡村双轨治理结构断裂和基层治理悬浮。促进数字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要素作用,挖掘本土性制度资源优势,使数字技术赋能与基层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探索超越科层化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制统一性建设、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再造、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治理的双轨并行与一体融通,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机制创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