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7-18
摘要:“京”的早期含义是指人为营建的高大建筑,它在西周时期衍生出“京”“镐京”“京室”“京宗”“京宫”等,其中的“京”与后世都城意义上的“京”存在着区别;以春秋及后世的地名而言,“京”并没有成为“天子之都”的专有名称:作为地名“京”一直延续至后世,而“京城”“京都”专指首都,形成于两汉时期。“京师”的早期含义是指王朝的大军,它至迟在周厉王时期已完成了语义的抽象化,用于指称“天子之都”所在的区域。迭至春秋时期,“京师”已成为“天子之都”所在区域的专称。其后,“京师”的含义被延续至西汉时期,并进一步衍生出诸多时人常用、后世熟悉的称谓组合。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副衣食之需而已。田租与房租是支撑其早年家用的基本来源,然收租诚然不易。王国维因许家惺之荐任上海《时务报》书记,月薪微薄,令王国维颇为失落,后兼译东文,始觉生计稍安。此后任教通州与苏州两所师范学堂,又赴任清学部总务司行走,此数职事所取薪也只是应付日常生活而已。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寓居京都四年余,大体以理书、编刊、撰述等为生,生活安定而俭朴,学问则日见其大。先有生存,才有学术,梳理王国维早年家庭经济以及其早期生计情况,对于了解王国维如何权衡学术与生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