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遵循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人的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人民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是“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的实践旨归。“坚持人民至上”基于理论探索中不断凝聚的价值理念、奋斗历程中始终践行的根本立场、现实需求中持续汇聚的磅礴力量,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继承卓越成就赓续奋进、坚持科学方法守正笃行、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推动共同富裕稳步前行、向着美好生活踔厉奋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0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迈入新阶段。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塞提出了“单面人”思想,“单面人”现象在当下集中表现为:物质至上的拜金主义、逃避现实的佛系现象、价值判断的弃权主义。“单面人”走向“全面人”的可能性在于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制度条件、文化条件、社会条件及生态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摒弃“单面人”走向“全面人”的过程。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社会条件,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世界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自然基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丰富青年精神世界、促进青年精神富有是实现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然而,泛娱乐化却将多样态、层次化的精神需求异化为以消遣、消费和享受为特征的感性需要,致使青年精神生活陷入幻化、物化与虚无化困境。对此,应以有效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青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高阶精神需求统合娱乐消遣需要,打破娱乐文化的价值迷思,提升“幸福感”;以社会协同治理护佑精神价值,超越物质主义的幸福观,提升“意义感”;以人的现代化发展建构青年主体人格,超越解构主义的叙事逻辑,提升“自主性”助力青年精神生活回归本真。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当前学校美育实践存在着“人学空场”现象,表现为美育目的知识技能化、教 学过程主体性弱化和育人功能狭隘化。 在人学立场上,学校美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 点,通过审美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审美关系中彰显人的主体性,最终使人在感性发展中 走向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美育应回归以美育人本位,重塑立德树人的审美向度;突破校 内场域边界,实现全域覆盖的审美浸润;加强主体审美互动,构建师生共生的美育课堂; 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唤醒整全发展的审美生命。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0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即个体的中国人、群体的中国人、全世界的人;二是清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即人的多维需求的满足;三是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四是努力探索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条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4个方面分别从发展主体、发展实质、发展途径和保障条件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推动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根本遵循。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坚持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实践,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理论渊源,对新发展阶段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这对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构成,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也是可以通过构建可测度的评价体系来测量的。在厘清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科学分析和系统分析、过程分析和结果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社会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全面能力、自由平等、主观幸福等维度进行设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级指标,试图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地方政府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统称为“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把以共产主义为基础并开端于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称为“人的社会形态”(又称“人类社会”)。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来讲,“经济的社会形态”逐步向“人的社会形态”转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型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物质产品丰裕对物质产品短缺扬弃和超越的财富积累机制、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技术创新机制、需要结构和层次升级的需要动力机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使我国日益呈现出从“经济的社会形态”向“人的社会形态”转型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状态逐渐呈现;需要结构与层次升级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人类新经济和新文明曙光初现。正确认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新征程的科学论断,对于准确把握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的转型性质及转型方向,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形态转型的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为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研究的发展脉络、焦点问题、前沿趋势等,本研究以2012一2024年中国知网筛选处理后的469篇相关研究文献为对象,从发文数量、核心作者、研究主题、热点趋势等视角,综合运用CiteSpace6.3R1文献计量软件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和学术研究的演进态势,为进一步推动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新时代以来,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数量、作者、主题等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学者们从国家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与具体领域微观视角两个维度,重点关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人的现代化内涵研究、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相关性、人的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人的现代化推进路径等六大热点问题。未来该领域应更加注重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厘清人的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间的内在关系等问题,不断推动人的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范式创新。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动实践。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高校课程思政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理念探索的萌芽阶段、试点推进的发展阶段以及教改思路的全面推广阶段,具有一定的承继性和创新性,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遗产中的历史证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题中之义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旨归。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高校要明确主体职责,引导教师勇挑“思政担”;结合专业特点,实现思政元素“软融入”;强化顶层设计,健全课程思政“新机制”;校内校外相结合,开拓课程思政“新场域”,为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存在鲜明的人民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社会活动的行动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表现为三个方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体现为人民立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建设公平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以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依靠人民的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具体体现为以群众路线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凝智赋能、将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生命线工程、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民教师队伍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需要在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并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