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后现代语境下的档案与身份认同》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该书解释了对后现代语境下的档案与身份认同进行研究的缘由,系统论证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下档案与身份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辨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创新性提出档案动态参与身份认同建构的新机制、新策略,及其引申的前景与困境。无论是在理论思辨探讨方面还是在实践创新指导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促进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与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本质是全面彰显乡村社会的公共价值,但多元乡村价值的识别、取向与实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仍有较大的研究探索空间。本研究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拓展了战略三角模型,从乡村价值的受益人特征与利益相关者属性出发,构建了乡村公共价值管理分析框架。研究识别了生计价值、粮食安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五大乡村价值;明晰了乡村价值是复杂多样化的体系,要以全面和重点的统一、利益主体差异性以及惠益的相对平衡性逻辑进行价值取向;最终提出多元性乡村价值实现路径:要在发现乡村价值到创造乡村价值,再到分享乡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乡村价值的全面彰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河南省产粮大县的645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感知价值的形成机理,系统研究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动逻辑遵循“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表现”路径范式,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且感知价值对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2)农户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这表明农户在做出真正决策时,其绿色农业生产感知风险的影响力大于感知利益的影响力。(3)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发生了悖离,政策变量对其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激 励型政策比约束型政策更能促进农户主动实施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因此,政府应在宣传教育、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政策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7-23
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形态,对培养其科学素养和从事科技相关职业的意愿非常重要。此研究联合期望价值理论和认识论信念相关研究,基于PISA 2015我国四省市9841名中学生的测试数据,利用潜在剖面分析从学习动机、参与和认识论信念三个方面探索了中国学生科学学习的类型,并进一步揭示这些类型与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职业志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科学的学习存在四种类型:“低兴趣组”、“积极参与组”,“实用主义组”和“科学家组”;(2)不同类别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和科学职业志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主导和探究教学行为均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类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采用探究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组”和“科学家组”——而不是“低兴趣组”的一员。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28
摘要: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形式价值论是其在商品价值决定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劳动价值论把一般无差别的社会劳动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不仅超出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狭隘眼界,而且由于把劳动和财富生产过程作为分析的焦点,超出了传统经济学关注流通领域的弊病。收入形式价值论则不仅关联着商品的价值,而且关联着国民财富的来源,启发了后来的生产费用价值论,又被称为“斯密教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 年手稿)》中详细地批判了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自相矛盾之处,并在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决了斯密的矛盾,同时批判了收入形式价值论的矛盾和循环论证,并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收入的真正来源。马克思对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和超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档案学的本质特征,也是以中国与时代为观 照建构“未来档案学”的核心目标,其以知识的自主性、原创性、标识性等为中心,以中国档案实践 及其学术研究的理论话语、认知结构、范式方法、发展规律等为对象,以形成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为旨归,兼具自主性与国际化相统一、理论性和现实性相统一、历 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反思性和建构性相统一等特点。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不仅依赖学术共同体的 不懈努力和协同攻关,也需要广大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创新探索。此次对谈从多个角度探讨中 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相关问题,突出和凝聚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青年力量,为档案界深化 相关认知和研究提供一定启发。 (高大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