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华夏”之名:现代化视域下本土化知识生产的偏向与新变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华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自主传播学知识体系提供重要发展依循与实践回归。从本质来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坚持“向内复归”,即扎根华夏文明知识土壤、向华夏文明交流与传播史探寻。因此,本研究以中国传播学体系中具有明显“本土化”“主体性”的“华夏传播”为切入,以2024年为锚点,深入分析、归纳中国传播学近年在自主知识生产中的新态势。研究认为,近年华夏传播学研究一方面既有对华夏传播经典研究范式的传承与发展、对典型性问题的持续性探索与创新性思考,另一方面在不断与时代命题、与其他学科研究交叉、融合中实现了华夏传播原有学术域的拓展与生命力的焕新,整体呈现出“经典延承”与“融合创新”的研究风貌。

  • 媒介发展与现代文明:研究的重要领域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视听理论与实践》

    摘要:媒介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不仅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要素。进而言之,“媒介发展与现代文明”的探讨,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立足本土实际,融合国际视野,探索媒介发展与现代文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不仅关乎传播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更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所在。文章将探讨媒介作为人类认知世界、沟通世界、粘聚社会的构成要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在构建现代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对媒介发展与现代文明研究中的六大学术问题即“媒介作为文明演进的驱动力”“媒介与文明的哲学思考”“媒介发展与自我认知”“媒介作为文化权力与意识形态的载体”“媒介技术与文明形态”“媒介发展与文明断裂”进行了学术阐述。

  • 注意·知觉·记忆:认知视域下红色影视中的湖南形象构建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分类: 艺术学 >> 广播电视艺术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9-13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活跃于荧幕之上。近几年,红色影视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许多具有代表性又广受好评的作品层出不穷。影视作品中地域形象的构建与塑造既离不开影视创作者们的深入探讨,又离不开本地区政府机关与社会群体的关注,具有既立足宏观、放眼全国,又聚焦微观、深入地方的重要意义。其中,湖南省在中国红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诸多红色影视作品中频繁出场,成为红色文化塑造的典型形象。因此,研究以湖南影像为对象,以认知传播学为方法,能够从注意、知觉、记忆三个阶段层层深入,探究作为视觉影像的地域景观进入人的大脑刺激、进行经验加工,并引发情感共鸣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影视作品接受者的认知心理提供了可循之法。研究发现:创作者应当丰富曝光、提高评价、引发共情,进而树立起具有辨识性、美誉度、深刻性的湖南红色形象。

  • 交叉学科视域下的公文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公文写作与传播交叉研究的命题。在梳理公文传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论证信息传播作为公文传播的实质,社会治理作为公文传播的核心功能两个方面,探讨“公文传播学”这一原创性学科建构的必要性。力图从公文学、传播学、社会学3个维度,对公文传播学的学科内容和学术体系进行整合研究,以利于拓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研究的视野,推动这一原创性学科的融合发展。

  • 计算机网络理论下的传播研究结构模型:Communication一词的两种翻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数字出版研究》

    摘要:通信和传播是Communication一词的两种中文翻译,本研究站在通信的视角,以计算机网络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七层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归纳分析了传播学所对应的概念,对OSI结构中每一层的通信含义所对应的传播概念与研究领域做出了定义,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传播学研究范式。通过借鉴通信科学精练的叙事模型,以构筑一个结构化、逻辑化、简洁化的框架将传播学众多研究方向整合为一个系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构建文工交叉的理论桥梁。本研究同时以游戏这样一种新媒介作为该模型的案例,用传输层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分析了游戏在传播模型中吸引用户,并能作为文化输出有效渠道的根本原因。

  • 描述和可复制性:关于经验知识生产的对谈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国际新闻界》

    摘要:新闻传播学需要关注研究的可复制性危机。在这次对谈中,我们讨论了对现象的描述如何作为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可复制性如何成为知识生产的认识论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考察了2023年新闻传播学五大期刊发表的论文。结果显示,其中经验研究的可复制程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在人文取向的质化研究中。针对这些结果,我们展开了科学认识论的分析和解读,并据此提出了提升经验研究可复制性的具体建议,以求走向可相互检验、提升社会公信力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 学术生长点之辨:数字游牧研究的理论重估、方法检视与议题拓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03

    摘要:时下“数字游牧”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颇受学界关注。文章就中外语境差异、理论的衔接和切换、发现的创新性和方法论等提出一些讨论,如具有精英色彩的、碎片的逆城市化实践是否可以被扩大解释为一种普遍性的新型生活方式,现有学术发现是否还有更大的理论脉络,特别是文旅经济产物与天然形成的“田野”之间的区别。文章建议应将该现象放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脉络中,探寻其与各种类型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现象之间的关系,克服“知识遗忘”和“表层平推”现象,避免研究对象的孤立化和知识“翻新”。同时,应用田野方法时可进一步加强伦理和反身性思考,适当保持与研究对象的心理距离,动态调整研究问题。宜先从经济媒介化的角度聚焦基建和移动成本、户籍制度和迁徒、县域和集镇经济等政治经济学议题,在生产方式的层面挖掘媒介技术与“高流动性”劳动要素空间配置的互动关系,再由此抵达情感、交往等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层面,从而为新闻传播学介入现实问题打开更多通路。

  • 论智能传播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4-08

    摘要:智能传播研究尚缺乏稳定、系统且连续的知识生产,厘定智能传播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智能传播研究的基本对象、核心内容、理论基础、学科关系与应用目标五大层面,辨析智能传播的概念界定,梳理智能传播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目标层次与问题取向,阐述智能传播研究与传播学、新媒体研究、计算传播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回答构建智能传播研究自主知识体系以及推动“智能传播学”产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智能传播研究的应用目标在于对媒体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数字化生存三大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智能传播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正沿着“语境—领域—学科”的方向前进,“智能传播学”的产生将成为传播学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点。

  • 中美新闻研究范式的分野 ——基于《新闻与传播研究》与《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内容分析(2019-2023)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摘要:本研究以中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代表性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和《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对2019-2023年间的708篇论文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两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动态与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实务和新闻传播史,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偏向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而美国研究则聚焦于新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此外,两国在研究主题、领域分布和研究媒体的选择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研究更注重新闻实践和历史研究,而美国研究则在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等领域成果丰富。

  • 视域下的民国《艺林》杂志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从美术史的宏观视角看,民国时期的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又是传统美术走向现当代美术的转折点。民国美术杂志的出版、推介与传播,推动了美术家、作品、风格、流派、思潮、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的进步,与此同时,艺术传播开始潜移默化地介入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逐渐成为美术史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传播学视域下全面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层出不穷的美术杂志,可以使现当代美术史研究得到更广泛的延展和继续深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