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内法规学 发布时间: 2025-02-09
摘要: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具有清晰的生成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监督历程的经验总结,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基于党中央层面尚未出台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具体制度,各地围绕监督贯通协同进行了一些有益实践。云南省统筹“四项监督”协调联动、上海市做实日常监督工作机制、山西省打造“智慧监督”平台、湖北省构建监督贯通协调格局等探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当前,各领域各环节监督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总体上呈现出深度融合、良性发展的趋势。但应看到,由于作为政治概念和政策推行的时间较短,一些监督主体也面临着职责定位不清、机制运行不畅、信息共享不足、协同意识不强等问题。新的赶考路上,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通过明确责权界限、突出流程再造、打破数据壁垒、凝聚社会共识等途径,进一步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党内监督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集中反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实践成果.党内监督体系建设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全过程,经历了初具雏形、框架确立、全面形成、创新完善四个发展阶段,呈现出监督主体由一体主导向多元协同演进、监督对象由部分覆盖向全面覆盖演进、监督方式由单向监督向多维立体监督演进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构建完备的监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经验.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内法规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一招,党内监督经历了从概念提出到实践落实再到体系建构的不断深化过程。当前,探求党内监督向体系化方向不断建构的路径成为持续推动党内监督深化的现实命题。数字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技术背景下以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和监督手段为主的党内监督要素在体系建构中日益呈现出监督精准且常态化、内容统筹化和手段智能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党内监督体系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实现“现实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耦合,必然要经过监督要素的数据化转换、监督数据的运算处理、监督环节的有效衔接以及监督空间格局的搭建等步骤。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从中共一大党纲首提“监督”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基于对形势的认知分析、政党的自我定位和共产国际与俄共(布)的影响,党内监督制度带有一定的零散性,在呈现单一化、任务型与集中性特点的同时,也约略呈现体系化发展态势。此时期党内监督格外关注纪律建设以保证党的统一性,同时强调发扬自我批评精神和实行党内民主监督,在上下级党组织方面,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在党组织与普通党员方面,强调党组织对党员的规约性;在党组织与党员干部方面,强调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性和相关程序。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开启了相关制度建构之先河,配合了党的历史任务并推动了革命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首先,党内监督必须着眼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其次,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必须走法治化道路,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贯通、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对接;最后,党内监督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实现监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摘要: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及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对于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市县党委巡察制度是加强基层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有力推手,是推动基层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利器。从党的自我革命视域出发,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尚面临堵点,包括制度规范供给不足、制度执行力不强、制度贯通协调不畅、基层制度文化缺位。为破解以上堵点,要健全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巡察人才队伍,推动市县党委巡察制度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推进基层制度文化建设。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摘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我国自主话语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其原始框架建立在“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和“地方执行委员会监督”之上,后历经“党的监督”、“党内监督”表达,2015年被作为一个整合概念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正式将这一概念上升为全党共识。在这一体系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回应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演化过程体现了渐进与突变相结合的特点,形成路径展现了不同监督类型从独立发展到联合发展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党内监督体系”展现出其独特职能——确保组织纪律与推动党的建设。基于党建国家的逻辑,“国家监督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深受党内监督的影响,这一体系将“党内监督体系”“国家监督体系”以及“社会监督”融为一体,其核心聚焦于加强党的领导,手段在于“体系化”。在这一体系中,党内监督与国家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互补性的监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