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起负向作用,该结论在使用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后依旧成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农户的身体素质以及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的接受度,这会削弱粮食生产劳动力供给,不利于粮食生产新技术的采用;社会化服务、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保障粮食产量;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在非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的农村地区以及兼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细碎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和稻谷生产中更为明显。据此,建议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 农村人口转变与农业强国建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转移项目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作用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富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一个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进行个案研究,发现: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具有政策优势、组织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和宣传优势;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作用: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既可以深入农村进行组织动员,又可以深度链接市场;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作用机制是在培训过程和就业环节能够关注农民需求,做到以人为本;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在学员选送环节和就业上岗环节仍存在不重视农民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进行优化。最终提出既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中的合力作用,又需要从农民需求层面出发提高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促进共同富裕助力的根本动力。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困境与政策构想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 老龄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 自然灾害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基于风险与生计韧性的“推力—粘力”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威胁与冲击给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计带来了多重挑战。文章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自然灾害与生计韧性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推力-粘力”效应。一方面,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验证了自然灾害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推力”作用。另一方面,分析灾害风险背景下农户生计韧性对降低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现象的“粘力”作用,旨在从自然环境角度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自然灾害不仅会减少农业净收入,同时也会提升相对剥夺感,两种因素产生同向的推力效应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而那些生活在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村劳动力会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2)新农合以及政府补贴等形式的生计韧性存在显著粘力,能够降低劳动力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冲击而外出就业的概率。(3)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以及农林病虫害导致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现象更为明显。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对于长江不同河段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异质性。(4)受到灾害冲击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会选择短期外出就业,该时间效应受到人力资本、家庭抚养情况以及务工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气候变化与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需要及时在灾后给予经济支持与心理疏导,并发挥补助与社会保障的粘性作用,对于减缓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倾向,稳定农民留乡就业,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 文化差异、就业平等性与跨省迁移——一个同时考虑非货币效用的分析框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先行出现人口负增长,劳动力跨省迁出规模较大,而另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跨省迁移却很少,这无法简单地用劳动力迁移规律解释。本文同时考虑迁移的货币效用和非货币效用目标,拓展了托达罗模型,构建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决策分析框架,从区域间文化差异与就业平等性差异视角解释上述现象,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利用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两配对构建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同时追求非货币效用的假设能有效解释经济欠发达地区跨省迁移少的现象;(2)就业平等性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重要影响能有效解释东北等地区劳动力大量外迁现象,它不仅影响劳动力工资水平、就业概率、岗位选择与晋升,也影响其迁移的非货币效用;(3)在控制经济水平和就业市场容量等因素后,以平等就业环境测度的区域就业平等性差异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从就业平等性低的省份迁往就业平等性高的省份。

  • 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产业集聚在总体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现象;从区域角度看,东中部、中西部和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均作用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科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劳动力职业转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