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形成合理就医秩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医保政策推进分级诊疗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对医药服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产生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实现从“被动支付”向“主动挑选”转变。具体而言,医保能够利用差别化的待遇报销机制和门诊选点机制引导需求侧形成合理就医秩序;通过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医保支付机制及基层用药保障机制,能够推动供给侧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和流向。结合东莞市医保门诊统筹改革的案例,本文认为落实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建立并完善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为推进基层首诊提供了抓手和契机。与此同时,以医保支付方式“精细化”改革促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三医”协同发展实现改革整体推进,也是医保助推分级诊疗的综合改革路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建立在行政体制之上的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我们研究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分级诊疗制度已推行十余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以医联体为主要载体,集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对口支援、差异化医保报销等于一体的分级诊疗模式已基本确立.然而,多元主体的协同不足与制度实施的碎片化制约着制度的执行效果,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限制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考核机制的缺位与信息化建设的滞后阻碍着分级诊疗的进一步推进.鉴于此,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满足公民需求的治理导向;构建分工协作的诊疗格局,完善医疗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强化信息化治理手段,构建分级诊疗网络.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摘要】分级诊疗既是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又是新医改“强基层”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离不开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指引,分级诊疗政策研究有利于剖析现有政策的价值导向和演进逻辑,确保顶层设计与社会进程有效衔接。文章以中央和省级层面出台的分级诊疗政策为研究对象,建立政策工具一政策目标一政策力度的三维分析框架,探究我国分级诊疗政策体系的内部协同性。研究发现,政策工具“供给一需求一环境”协同性较差,强供给、轻环境、弱需求;政策目标“规模一效率”协同性有所欠缺,各阶段政策目标的辐射规模先扩大后减小;政策力度“行政效力一内容效力”协同性较好,制定主体间有较大协同空间;“工具一目标一力度”三要素协同性不足,与现实存在偏差,尤其在推广期和突破期,工具、力度可能无法为实现目标价值提供有力支持。分级诊疗政策文本厘清了医疗利益传输链条中各方主体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约束并指导现实实践。因此,要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协调工具目标价值、紧随现实调适政策。研究对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推进我国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实现理论与实践双重突破有重要参考价值。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既是分级诊疗愿景的现实呈现,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焦点目标。作为引导居民就医行为的重要政策工具,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是否存在服务类型上的差异还缺乏足够的文献支持。通过对CHARLS数据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推动了门诊而非住院就医格局的秩序化,且总体影响程度有限;政策设定的医保补偿标准与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目标的结构性失配是限制政策效果的重要原因;政策对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的推动作用在特定医疗服务类型中受到医疗服务能力的调节作用,政策效果的发挥还应考虑医保补偿标准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结论为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的完善和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的实现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