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服务业发展与相对贫困改善: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须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刻画了服务业就业比重影响相对贫困的机制,认为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能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带来“亲贫”效应,有助于降低相对贫困。本文基于1993一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该效果在中国经济越过刘易斯拐点之后更加明显。劳动收入份额提高能显著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和相对贫困深度。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中国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制定改善收入分配和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 投资者关注能够提升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投资者关注对我国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对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主要影响机制为治理效应、迎合效应与信息效应三种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投资者关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劳动密集度高、位于垄断程度高行业以及处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高省份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深刻理解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投资者关注对于完善社会财富分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启示。

  •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的影响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服务化转型对工资率的提升作用远高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从而有效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显示,工资率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就业结构优化效应而非劳动力价格效应得以实现。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激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潜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企业漂绿会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推进环境保护与共同富裕双赢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普遍漂绿的现象,但该现象是否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文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考察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漂绿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漂绿会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缩减雇佣规模来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媒体监督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抑制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并且企业漂绿主要降低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漂绿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相关部门应注意该现象,完善相关环境政策。

  •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采用熵值法度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2012~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加大研发投入来实现。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处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以及高内部治理水平和大规模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 放松市场准入管制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在通过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发展成果是否合理分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直接促进了市场主体进入,进而通过影响企业的垄断势力、创新研发和投资活动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主要来自员工工资待遇的提高而非员工数量的增加: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劳动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此外,政策效果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的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为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 薪酬税收激励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我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数偏向资本要素,而激励使用劳动要素的较少。前者通常不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后者的影响又如何呢?对此,本文基于2008年薪酬抵税改革运用双重差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薪酬税收激励能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在样本均值处约上升4.62%。该政策促进企业提高薪酬待遇,且普通员工受益大于管理层,并且对企业效率和效益均有正向影响。综合来看,此类税收优惠政策能更好兼顾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践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宜更多运用。

  • 工业生产集中与共同富裕: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工业以其规模经济特征促进生产效率提升, 同时也影响劳动收入份额, 于是有必要考察工业生产集中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 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并提供经验证据。 在微观视角下, 随着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集中,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且人均工资上升, 并且生产效率构成工业生产集中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机制。 在宏观视角下, 国有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集中将缩小行业工资差异, 规模以下企业则具有更高劳动收入份额, 工业生产集中还将推动劳动力从工业部门向第三产业转移。 因此工业生产集中虽然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但有利于经济整体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 本文还从所有制、 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竞争政策方面提出兼顾效率提升与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 企业ESG 责任履行提高了吗?——基于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获得广泛共识,企业正逐渐从纯商业组织转变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责任履行已成为金融市场和微观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写照。企业ESG责任履行将影响企业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但其内在机理尚不清晰。鉴于此,本文选取2011—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非金融公司样本,实证考察企业ESG 责任履行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 责任履行能够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企业ESG 责任履行主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缓解融资约束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ESG 责任履行对国有企业、非劳动密集型行业、经济发展良好地区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提升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环境保护方面的ESG 责任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履行ESG 责任具有岗位创造增加和岗位破坏减少的就业效应。本文为企业ESG 责任履行下企业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变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扎实推进企业ESG 实践、优化企业报酬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依据。

  • 资本有机构成、 与产能利用率*———一个审视资本主义内生经济危机的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一般利润率思想和新卡莱茨基经济增长模型,利用 WIOD数据库估算了2000—2014年29个国家的产能利用率,研究了资本主义产 能过剩及经济危机的内生机理。研究发现,纳入一般利润率的产能利用率,能有 效识别出经济危机爆发对过剩产能的强制性毁灭作用。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利用率 整体上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产能利用率呈现相对平稳的变动趋势。中国相对较 高的劳动收入份额有效防范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 短期内会降低产能利用率,在长期中则有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劳动收入份额提 高对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产能利用率则有显著 正向影响。产能利用率提升会显著提升资本有机构成,在短期内不利于发达国家 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发达国家更易陷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内生恶性循环中。

  • 国资参股与民营企业共同富裕——基于的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基于劳动收入份额的视角探讨国资参股对民营企业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资参股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国资参股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另一方面,国资参股可以抑制民营企业的高管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国资参股的确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其对民营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和处于低竞争地位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并且国资参股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本文丰富了国资参股民营企业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视角,为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有机融合提供了客观的经验证据。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在数字经济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探究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第二,融资约束效应、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及内部控制效应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渠道;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存在行业、所有制、科技属性方面的异质性,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科技企业产生明显偏好;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效应,实现了员工福利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研究结论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提供关于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证据,为新时期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 数字化转型对的动态影响——基于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选取2010-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交叠DID模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年份的增加,该影响逐渐加强。在使用针对异质性处理效应的稳健估计量后,该结论仍然稳健可靠。进一步从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其机制发现:首先,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的结果表明,样本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普遍小于1,资本和劳动要素间呈现总互补关系;其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资本劳动相对效率的显著上升以及资本劳动比的显著下降,但没有持续影响要素的相对价格。这些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具有劳动偏向性,而这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 国有股东能促进参股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以我国沪深 A 股 2011-2021 年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国有股东对参股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股东能够促进参股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机制与路径分析表明,提升社会地位、加强员工权益保护、增强研发意愿是国有股东改善参股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作用机制:国有股东通过挤出低学历及生产人员而优化参股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这一影响具有异质性,低政府干预、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能够正向调节国有参股股东的人力资本效应;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国有股东对人力资本结构的积极影响不仅在经营业绩上“做大蛋糕”,而且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分好蛋糕”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研究结论既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人力资本升级方面的文献,又为民营企业利用国有资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