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政府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布局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当前我国政府粮食储备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而居民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主销区,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安排与居民粮食消费区域分布并不契合。这种粮食储备布局安排会造成粮食产区向销区“倒补贴”、销区“搭便车”现象频发以及时段性集中运输矛盾突出等深刻影响。基于此,借助宏观调控理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博弈理论和流通理论,从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建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充分发挥政府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市场高质量发展。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清代海洋治理跟传统海洋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深受地域文化争论的严重制约,至今仍未能得到学人应有的重视。清代禁海与开海政策,不仅跟政权性质、朝廷决策、国防战略等有关,同时也受制于沿海地方势力、地方文化的深层影响。朝廷未能协调不同区域的良性竞争,尤其是闽粤之争,给清代海洋开发的进程、格局、力度和效果带来诸多实质性影响。重粤轻闽,成为清朝后期海洋治理的重要特征,它也为了解明清中国的对外关系,特别是中国跟世界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观察窗口。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1
摘要:《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创新规定的流域协调机制和协作机制,被视为是破解流域治理“条块分割”困局之关键。流域协调机制和协作机制的功能定位,是在流域整体认知基础上运用空间关系思维对流域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系统治理。从卢曼系统理论出发,基于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结构耦合视角研究发现,以上机制在逻辑层面存在结构耦合内共时性与非同步化症结,在现实层面面临形式权威不足、实质权威不济、缺少有效的地区协作激励等困境。应结合中国环境政策与环境立法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流域协调机制的主体建构,以弥补形式权威不足的缺陷;提升流域管理能力,形成完整流畅的流域管理权力链;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地区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