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结合社区嵌入式服务的政策要求,基于社区公共服务合作生产机制框架对合作生产市场化的实践路径进行解析后发现,社区嵌入式服务并不局限于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的二元互动,市场力量的资源和效率优势同样可以被充分运用。通过治理结构的再组织化、治理过程的强协作化、治理共同体观念的包容化,合作生产市场化路径得以发挥更具正外部性的治理功能,推动公共服务基于国家、社会、市场三方力量的内在整合,在实现社区公共服务长效嵌入的同时,回归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体系。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互助合作难以形成和老年服务形式由娱乐向照料转向困难两大困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处理、信息分析匹配和远程数字视频等功能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互助养老模式的改造。通过建设权威数字平台、建立可量化的互助积分以及利用数字视频技术推进互助照料落地的方式,重塑互助合作生产流程,提高互助服务供需配置效率,实现互助养老的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互助主体协同共治格局,为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注入新活力。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0
摘要:供给主导型合作生产所可能产生的资源有限、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使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过程普遍陷入发展困境,而江西省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工作却突破了这一困境而保持健康成长。本文以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为案例,从作为常规生产者的基层政府视角,基于MOA模型构建“双重动机-变革机会-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研究基层政府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从需求导向到供给导向的变革机会,可以促使基层政府规避参与的消极动机向积极动机转化,同时为缺乏合作治理能力的基层政府增权赋能,推动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的发生。而合作生产产生的良好服务绩效和预期之外的溢出效应,既可以补强基层政府的积极合作动机,也因提升村庄公共性水平而创设了第二重变革机会,进而形成正反馈效应而螺旋式推动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的长效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镇(街道)社工站是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基层社区民政服务水平、打通供给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综合平台。在公共服务供给场域,合作生产因其“一核多元”和“融合共治”的现代化治理理念成为乡镇(街道)社工站高质量建设的基本面向,能够有效破解乡镇(街道)社工站“被行政化”、资源碎片化以及主体“协同惰性”等问题。为此,将合作生产嵌入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研究,并以D街道社工站试点建设为例,通过合作生产框架分析多元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和协同行为,系统阐释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中的运行机理和实现机制。在既有的政策话语和制度架构中,D街道社工站通过主体共建、协商共治和成果共享的方式,实现资源、人力以及信息等要素的整合联动,进而推动社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研究表明:多元主体、资源整合、目标共识、利益赋予、公众充权等方面的协同,促进合作生产的有效运行。基于此,以价值共创为逻辑主线,从多元参与、精准对接、价值聚合、利益共享以及主体培育等方面提出推进合作生产的实现机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工程,要求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有效互动实现合作生产。立足中国情景可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合作生产分析框架。在实践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合作生产呈现村社自治、行政引导、市场经营三种路径,并对应形成了圈层型、领导型、枢纽型等多种合作生产形态。中国情景中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合作生产是以党建引领为政治保障、以主体耦合为关键支撑、以农民参与为内在特质的协商供给模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合作生产实质是乡村文化共同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表达形式,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指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1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摘要】对社会成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广泛动员既是通过多元治理路径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然而,现有研究存在样本量级、多样性和代表性方面的诸多局限,且多固于对公务员群体的考察。这使得现有研究难以回答如何进行广泛激发、何种激发机制更有效,以及激发效果的跨群组稳定性等问题,难以有效为多元治理实践提供借鉴。针对现有研究局限,本文在MogensPedersen于2015年发表的公共服务动机经典研究基础上进行理论和操作优化,加入新的激发机制和比较设计,并基于全国代表性被试样本对研究发现进行复刻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原研究未包含的政策影响机制,其激发效果不仅最好,而且明显优于利他主义和自我价值机制。在稳定性上,集体主义和自我价值机制显示出了更小的跨群组差异。在激发机制效果的条件因素上,性别和年龄因素显示出了超越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等社会经济变量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