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组织:理解中国关系的一个核心概念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社会组织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主体。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实现了由逐渐恢复到数量增长再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当前围绕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理解社会组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我国社会组织与西方非营利组织的比较研究;二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三是市场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在去行政化改革之后,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开展党建、实现社会化与市场化、拥抱数字技术?对此,社会组织未来研究议程可以围绕党建引领与社会组织自治、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社会组织市场化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组织与其他部门之间跨部门合作、数字技术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组织国际化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等六个议题深入展开研讨。

  • 关系的三种秩序范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15

    摘要:从秩序的合法性建构及其维持的视角出发,以新加坡、美国和尼日利亚为经验证据,可以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秩序关系划分为一元化秩序、多元化秩序和碎片化秩序等三种理想范型。一元化秩序与国家中心论范式相对应,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自身,因而国家的地位高于社会,其内部秩序的维持仰赖于一个高度严密化且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主导的规则体系下,所形成的从属性合作关系,即强国家-弱社会(如新加坡)。多元化秩序与社会中心论范式相对应,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个体自然权利的有限让渡,因而社会的地位优先于国家,其内部秩序的维持仰赖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共同认可和遵从的规则(宪政)体系下所形成的契约性合作关系,即强国家-强社会(如美国)。碎片化秩序与互动论范式相对应,认为国家缺乏足够的权力,因而与社会相互疏离,二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取得压倒性优势来形成从属性的合作关系,又无法达成持久稳定的契约性合作关系,其内部秩序经常陷入无规则暴力的困境之中,即弱国家-强社会(如尼日利亚)。因此,从秩序的合法性建构及其维持的视角出发,可以建立一个更具有概括性的分析框架,来实现古典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当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合法性建构与实证分析之间的统一性。

  • 在社会与国家之间:欧洲政党政治中的民粹主义变量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21世纪以来的欧洲政治经验表明,民粹主义已经深入到代议制民主的制度框架中正在利用政党政治的游戏规则来重塑权力关系和政治秩序。在社会动员的维度上,欧洲民主义政党借助抗议性投票、社交媒体兴起和公共议题转向等变迁面异军突起,削弱了主流政党的传统角色,模糊了政党政治与社会运动的界限。在国家治理的维度上,欧洲民主义政党破坏了主流政党的国家化和官僚化进程,将冲突议题带入了去政治化的国家治理中,在加剧政治极化的同时,推动了扩大国家照顾义务的治理变革。民粹主义是欧洲政党政治中的变革性力量,它迫使主流政党进行政策转向和自我更新,也导致政党联盟关系更为复杂和脆弱折射出欧洲主流政党在政党与社会、政党与国家关系中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