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入诗现象及其诗学意义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以外来语入诗的创作现象,古已有之。及至近代,随着中外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不少诗人将英语音译词和日语汉字词植入旧体诗中,并往往采取自注形式加以解释。近代中国外来语入诗现象主要集中于以竹枝词为代表的古体诗,岭南和上海是其最活跃的创作地域。就跨文化视角而言,外来语入诗具有独特的诗学意义,它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新的思想文化,标志着一种新的诗学观念诞生,而且拓展了诗歌题材,具有建构异国形象的功能;同时促进了中国诗歌从旧到新的变化,对新诗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日文语源罗马字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日文语源罗马字,系一种新的针对日文词汇,包括汉语词、和语词和外来词的罗马字转写方案和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根据日文三种不同源流的词汇的语源拟定相关词语的罗马字拼式。汉语词的语源罗马字借鉴根据关于汉语历史音韵的新理论和基于该理论的相关方法研发而成的中文汉字拼音,其拼式可与日文中用于汉语词的汉字高度对应;和语词语源罗马字则基于日语历史假名遣甚至上代特殊假名遣并采用经适当修改的日本式罗马字系统;外来语词语源罗马字则采用其语源形式作为拼式(编码)的基础。三种来源词汇的语源罗马字可以基本上实现拼式与相应词汇的一一对应,不仅基本消除了不同来源词汇内部的同音现象,还基本消除了不同来源词汇之间的同音现象。语源罗马字拼式(编码)中包含了日语现代假名遣所遗失、合并或变异的历史语音要素或语源要素,因而既可以以现代日语发音,也可以按照拼式(编码)在发音中体现现代日语中已经没有的语音差异。日文语源罗马字既可以用于日文文语文本或口语文本的输入,也可以用于将日文文语文本或口语文本转换成相应的语源罗马字文本,或者将语源罗马字文本转换成日文文语文本或口语文本。转换所得日文文语或口语的语源罗马字文本可用于日文汉字与假名混合文本不方便的场景,包括日文国际教育和交流及日文科技文献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