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元人在诗序中记载了社会各阶层女子的突出事迹,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敢于搏杀、勇于抗暴的女性;其二,能诗善文、才艺出众的女性;其三,恪守礼教、以死明志的女性;其四,辛劳持家、教子有方的女性。元人诗序对于我们更深入地认知元代社会,更准确地把握元代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风貌,乃至更全面地了解元代文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聊斋志异》到民间厘曲创作,蒲松龄笔下女性形象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从“被欣赏与知己”的位置,转向了家庭场域中的“实用”教化位置,这缘于蒲松龄晚年文艺创作思维的转型,以及俚曲欣赏对象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解读,可以窥探清代乡村女性的生活图景,以及她们与伦理道德、社会风俗之间的微妙互动。《聊斋曲》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向传统道德体系妥协的倾向,其对贤良孝妇的符号化塑造,既显现出儒家伦理的强势回归,又在性别秩序与人性诉求的张力中,暴露出蒲松龄女性观的双重性。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衍变的过程。明代早期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沿袭了宋元说唱文学中的市井特色,明代前中期通俗小说中的女性描写体现了世俗社会的情欲观和女性观。随着文人参与通俗小说编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逐渐发生变化。明清之际到清代中期文人创作的通俗小说中,女性和以异性知己为内涵的爱情成为文人的情怀寄托。传统文化中的性别伦理、市井社会的情欲观、因应现实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变化的社会思潮以及士人的自我体认融合在一起,使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较为复杂的内涵。寻绎女性形象发展演变的规律,有助于了解一代文人的人生境遇、理想和心态,认识文学与社会思潮、文化心态的关系。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在电影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女性作为镜头下被赏玩的客体镶嵌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电影叙事边缘。她们或以无私奉献的母性扮演着近乎“神”的角色,或以男性凝视下的性感身体成为近乎“妖”的色情符号。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电影媒介开始体现出女性多元化、主体化的表达诉求。作为表达的主体,女性电影从业者在为电影界带来女性声音的同时,也面临着她们的职业与人生困境:女演员遭遇中年危机、行业潜规则,女性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幕后工作人员被充满偏见的雇佣机制拒绝于电影工业之外。与此同时,女性观众的消费主体地位日益提升,但其真正需求未能得到电影制作方的充分重视,女性观众自身的女性主义意识也有待进一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