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会借助各类美术作品建构自己的革命话语,以此来动员抗战并传播政治理念。延安木刻作为中国革命的历史“相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特殊表达,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向工农大众渗透的重要媒介,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重要图像。在党的领导下,延安木刻家“刀刻”革命,将枯涩难懂的文字转换成活灵活现的生动画面,将高大上的“政治用语”转换成接地气的“生活用语”,因而赋予木刻“红色”印记和“政治”符号,形成独具特色的革命话语。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会借助各类美术作品建构自己的革命话语,以此来动员抗战并传播政治理念。延安木刻作为中国革命的历史“相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特殊达,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向工农大众渗透的重要媒介,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重要图像。在党的领导下,延安木刻家“刀刻”革命,将枯涩难懂的文字转换成活灵活现的生动画面,将高大上的“政治用语”转换成接地气的“生活用语”,因而赋予木刻“红色”印记和“政治”符号,形成独具特色的革命话语。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摘要】延安木刻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强烈的抗战救国使命和“前线”意识。全面抗战爆发后,其作为革命的武器,以独特的媒介特性在前线发挥着动员民众的功能。《新华日报》(华北版)作为“华北抗战的向导”,亦是前线木刻的重要阵地,其刊载的木刻以视觉化图像叙事完成对民族革命精神的情感表达,发挥情感动员的功能;并通过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叙事,实现多维语境中木刻意义的再生产,强化动员的社会效果。由此以文字为代表的“想象的共同体”转向以图像为代表的“可见的共同体”,这体现了木刻抗战动员的革命化、视觉化和情感化内在逻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延安木刻版画在艺术史上独具一格,本文聚焦其图像生产,秉持生活为源、人民为本之理念着力探究。缘起于毛泽东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深入生活”创作法,探讨革命文艺如何扎根人民生活实践并推动历史发展。研究从新现实主义视角出发,分析“生活”概念的多重维度及“人民群众”的核心地位。采用历史分析与文本解读方法,考察抗战时期艺术家多重身份及革命文艺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延安木刻版画借“深入生活”实践,实现艺术形式革新与人民精神觉醒提升,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契合,为民众提供精神引领,丰富其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