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探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摘要: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加强开发区档案管理是服务开发区发展的基础。通过阐述加 强我国开发区档案管理的必要性,调查开发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发现目前开发区档案管理 呈现出管理理念相对滞后、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助力开发区经济发展能力不足、与数字转型的新 趋势不适应等问题。未来开发区档案管理应确立开发区档案管理服务理念、健全开发区档案管理制度 体系、创新开发区档案管理政策支持、服务开发区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

  • 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提升企业表现吗?——基于集团内利润转移避税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2008一2018年上市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范围进行精准匹配,研究企业集团通过向其位于开发区内的子公司转移收入,借助子公司所在开发区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避税的行为及其经济效果。研究表明: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交易向可以享受开发区财税优惠政策的子公司转移了大量收入,虽然降低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实际税赋,但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在企业绩效方面,公司整体税赋减少并未促进企业投资或提高企业绩效,但提高了公司高管薪酬,增加了股利派发和股票回购。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完善配套的制度环境能够缓减税收洼地的负面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高开发区之间政策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减少我国税收流失及提高财税优惠政策的精准性提供了参考。

  • 监察派出制度论析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监察派出制度是监察制度中的专门性监督制度,开发区是监督全覆盖的重点区域。开发区与行政区之间具有内嵌关系、差序关系和重叠关系,其权力架构具有扁平性和集中性,权力运行具有灵活性和风险性,权力空间具有封闭性和错位性。开发区监察派出制度规范包括监察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有主体资格规范、组织规范、授权规范。现行规范中调整开发区派出机构领导体制的规范尚需法制转化,县(区)级监察机关向开发区派出监察机构的现象亟须法制回应,监察机关派出行为的前置情形有待明确,开发区监察机构的案件管辖原则有待确立。可通过监察法修正案或监察法律解释的方式回应上述问题:一是将党内法规中关于开发区监察派出机构领导体制的规定进行法制转化;二是适时赋予县(区)级监察机关相应权限;三是建立开发区监察案件的管辖原则。

  • 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与优化提升策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开发区不仅是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平台,而且是区域间进行产业疏解与承接和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0多年来,京津冀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建设、快速扩张、清理整顿和均衡布局四个阶段,目前处于协同发展阶段。当前,京津冀开发区产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服务在中心、制造在外围的空间格局,但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粤港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河北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相对偏弱;津冀开发区主导产业与北京技术输出结构匹配度不高,导致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转化能力不足;京津冀合作共建园区已初见成效,但利益分配机制仍需进一步推进落实。为此,应从强化京津冀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与创新驱动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开发区产业链、完善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

  • 出口产业筛选机制:产业规划还是集聚优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1-18

    摘要:空间溢出带来的集聚租和税收减免与补贴等产生的政策租,使得中国开发区成为出口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作为兼具政府职能和企业功能的组织平台,现实中开发区筛选出口产业的机制和依据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反事实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解了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源泉和贡献占比; 其次,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准确测算了行业的集聚外部性大小; 最后,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重点产业数据库,检验了开发区筛选出口产业的机制和依据。研究发现: ( 1) 开发区在筛选出口产业时,既依据集聚外部性理论又重视国家重点产业规划。具体而言,集聚外部性较强和属于国家重点产业的出口企业,入驻开发区的概率分别会提高 5. 93% 和 1. 83% 。( 2) 开发区对出口企业存在明显的筛选机制,忽视这一作用将会导致对集聚外部性的高估。( 3) 剔除开发区出口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后,集聚外部性仍是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主要动因。研究结论对于准确评估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作用机制,以及认清开发区出口产业筛选的理论依据,都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现实张力与建设路径探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开发区作为收缩型区域保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东北地区深化改革、谋求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被赋予了推动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角色,同时有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引领区和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先行区的重要定位。本文通过对示范区三年来的政策性文本与实践进行总结,发现示范区具有国际、国内、省级三重政策机遇,同时面临主体实际归属不清、发展重点偏移、规划可行度与吸引能力建设不足等现实张力,并提出了明晰重点、确定目标、内外驱结合建设以增强吸引能力等建设路径,为示范区提供可能的参考,也为其他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