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产业化促使我国电商直播产业兴起,同时为我国农产品数字产业化建设、农产品销售创造新途径,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销售经济的提升。本文针对数字产业化、电商直播发展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首先从理论方面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然后立足社会发展现状,探讨数字产业化,电商农产品销售直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政策、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数字产业化、电商直播发展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数字经济是数字产业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全新经济形态。回答数字产业如何实现创新这一重要问题,应立足于数字产业自身的新特征和产业创新的新机制。从政治经济视角系统剖析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创新过程变迁,可有效解释新兴数字产业创新背后的新型国家-市场关系,以及国家在创新过程中的角色转换。鉴于数字产业创新面临着技术路径与产业目标的双重不确定性,经典的国家-市场关系类型旨在解决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激励问题,而“国家形塑市场”这一全新的国家-市场关系模式,可包容数字产业创新过程中的目标不确定性。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全面分析数字产业化布局的地方立法实践,有助于国家数字产业化布局的立法经验积累,也有利于企业等多元主体了解和遵从当地的数字产业化立法现状。在数字产业化布局的地方立法实践中,对于数字产业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立法目的指向相同,立法地位均以实际应用为主要导向。立法目标呈现为以提高数字产业竞争力为主,以构建数字产业生态体系为次,具有促进数字相关行业发展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双向促进作用。责任主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工作时,以独立权责模式为主,以部门协同和授权管理为辅。数字产业化对象兼顾新兴产业和软硬件等全产业链,范围囊括“重点领域”和“产业链”。数字产业化方式因势利导且具有针对性,职责配置明确但缺失监管环节的职责安排。后续优化数字产业化布局立法的路径为:由各地分散式布局转向全国统一布局,并由概括性条款转向专章式规定;统一数字产业化的法律定义,并强化数字产业化的监管职责。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赋能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对各地区经济韧性展开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并且结论稳健;数字产业集聚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扩散效应以及消费活力拉动效应,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中介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和三大经济圈地区,数字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果更强。上述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数字产业集聚优势、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1-18
摘要:文章基于2016—2019年全球5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驱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产业化在数字经济和经济增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加速数字产业化发展,并协同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提升国家各产业的经济产出水平,进而推动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最后,针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及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既是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表现出战略性、高创新性、正外部性,数字产业集群具有创新性、协同性、融合性和生态化等特征。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引领、数据要素赋能、数字平台协作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形成,促进集群中的数字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数字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实数深度融合、价值链向高端化跃迁,加快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发展,形成数字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实施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必须深化数字产业和数字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构建协作紧密、高效安全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网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解决市场失灵、改善企业创新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选取2008一2021年沪深A股数字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对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异质性表现。研究表明,政府引导基金有利于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在采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通过替换估计方法与进行数据缩尾处理之后,该结论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政府引导基金可通过降低外部风险、激发内部创新积极性与优化资源配置效应减轻融资约束,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对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行业异质性与生命周期异质性,即对低等级城市、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成长期数字企业的创新效率作用更显著。因此,在我国步入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时期,应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创投+”的作用,助力数字产业能级提升;打造多层次资本获取渠道,减轻数字产业融资约束;实施异质性政府引导基金政策,驱动数字产业创新协同效率提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如何精确找准自身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对中部地区的城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数字经济的发展划分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以及数据价值化。本文根据不同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将国内城市按照综合引领型、特色开拓型、潜力提升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各种类型城市中的典型城市,总结其发展经验、发展路径。本文主要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治理出发,提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以期促进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 2012-2022 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基准回归模型研究数字产业化对乡村产业振兴韧性的直接效应及跨境电商对乡村产业振兴韧性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产业化能够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韧性,在引人中介变量后该实证结果依然显著:数字产业化对乡村产业振兴韧性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数字产业化能够通过提高跨境电商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韧性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振兴韧性,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数字人民币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必然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我国竞争的新优势。数字时代的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推进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相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可以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更好地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发展平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83个地级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可以显著提高城市产业链韧性,城市创新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制;在城市规模、地理区位层面存在影响异质性,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应对外部冲击和抗干扰能力以及遭遇外部冲击后的恢复能力都具有显著提升,且对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促进效用更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分析数字经济对柳州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柳州市2006—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同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柳州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柳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经济鸿沟、引进与培育数字产业人才等策略建议,以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仅供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基于2012一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数字产业技术创新、数字产业技术扩散、数字产业技术转移、数字产业技术引进四个维度的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Dagum基尼系数、三维Kermel密度估计与障碍度模型诊断等方法,探究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高于东部地区;从空间差异来看,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影响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源于数字技术扩散和数字技术转移两方面。因此,应加速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增强数字技术转移承接能力、加快数字产业技术扩散、着力突破技术进步壁垒,不断提升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对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数字化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2-2021年的中国省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予以测度;运用σ收敛模型和绝对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进行分析;运用条件B收敛模型对推动中国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平衡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增长效应、融合效应和共享效应,能够通过“以发展促平衡”“以融合促平衡”“以共享促平衡”的机制,提高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2)中国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但发展的活力足、潜力大、空间广、前景好。(3)中国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的σ收敛趋势较弱,但绝对β收敛趋势较强,区域间存在追赶效应。(4)中国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存在条件收敛。提高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推动中国区域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平衡发展。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分类,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个数字产业和数字产业规模、就业人数、企业数量3个核心维度,构建了基托指标体系,并运用优劣解距离-熵权法测算出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3一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我国省际、四大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和六大经济带之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存在天然的数字鸿沟。空间上,四大地区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呈现东部引领、中部提升、西部追赶、东北振兴的空间格局,也表现出“沿海-内陆”依次递减的两极化形态。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朝向更不均衡的方向演变,无明显收敛迹象,并且区域间差异始终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发展特征来看,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从低水平、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高水平发展演变,且存在“高-高”或“低-低”组合的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及“俱乐部收敛”特征。要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支持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加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先在东部地区打造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云集的先进生产力园区,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市场和服务支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两者对区域创新质量和创新速度的影响效应,通过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算法探究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指标体系中各变量对两因变量的重要性大小,最终本文通过随机森林预测的稳健性检验来验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数字乡村的均衡发展是补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短板、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环节。系统测度中国省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对数字乡村发展差异的来源及演变进行区域和结构分解,并进一步使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水平稳步上升,但空间非均衡性显著,省际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性特征;第二,空间分解表明,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结构分解表明,静态视角下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内部结构来源主要在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发展环境差异,而动态视角下中国地区之间的农业产业数字化与农业数字产业化发展差距正在悄然扩大;第四,从驱动因素来看,数字乡村发展差异受到地区间政府十预、农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及对外并放差异的共同影响,但各因素的具体作用强度受到区域异质性制约。本研究为缩小中国地区间、城乡间及群体间数字鸿沟,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量。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来看,加快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系统的数字产业化扶持政策、打造综合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和构建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政策框架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西部论坛》
摘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助于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进而驱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并能通过赋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以城市设立数据交易平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219个城市2011一2022年的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城市设立数据交易平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设立数据交易平台能够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推动数字产业集聚赋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进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城市设立数据交易平台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非高新技术行业企业、非东部地区企业中更显著。因此,应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有效驱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全球经济跨入数字化时代,数字贸易作为与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相适应的新形式,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不同于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贸易方式和模式,数字贸易通过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传输的交易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并赋予了实体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本文总结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郑州市发展数字贸易的实践举措及成效,剖析了郑州市发展数字贸易的现实基础、优势条件和障碍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推进郑州市数字贸易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实施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