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随着企业数字创新导向的提升,大数据应用的环境绩效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大数据应用主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绿色创新效率这两个渠道实现制造企业环境绩效提升。在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强度低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高的地区,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对于揭示企业大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以及提升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 数字化平台消费与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化平台消费对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平台消费显著带动了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主要通过提振消费和加速商品流通提高效益水平,并推动数字创新提升发展质量;(2)实物与数字商品平台消费作用效果相近,但机制路径不同,前者促消费、畅流通和强创新作用明显,后者对消费具有非线性影响,且主要作用于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3)平台消费更显著地带动了具有国有产权、处于资本密集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与数字化水平较低的企业提质增效;(4)数字化平台消费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分工。对平台消费带动制造业发展内在逻辑的揭示,为更好地发挥其在筑牢实体经济基础和畅通经济循环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实践指引。

  • “两化融合”贯标对企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数字创新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核,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两化融合”贯标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化融合”贯标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经济专利的申请数量。该結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匹配得分、Heckmman 检验,安慰剂检验和替换变量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中,替换变量的结果显示,贯标政策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数字创新,优化了企业的数字专利结构,提升了企业数字创新质量。机制分析显示,“两化融合”贯标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数字化补贴和提升研发强度三条路径促进企业数字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两化融合”贯标对处于成长期企业的数字经济专利申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两化融合”贯标显著促进了非数字经济企业的数字创新,对数字经济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两化融合”贯标显著促进了发达金融市场企业的数字创新,对处于不发达金融市场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创新发展,实现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启示。

  • 企业主导型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与构建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范式持续迭代,企业成为驱动创新系统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企业主导性、深度协同性、数字赋能性和高度适应性四大基本特征。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基于DART模型的价值共创机制与数字技术驱动机制,二者紧密耦合并相互赋能。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精准界定并明确划分各创新主体的角色与核心责任,并不断完善价值共创与数字技术驱动的双轨并行机制。

  •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意蕴是提供物质保障作用、科技创新源动力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条件。在理论层面,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要完善宏观调控,谋划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数字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内在驱动力。

  • 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城市经济韧性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2年我国各省份共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探索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得到结论:(1)数字经济可有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尤其是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0.312时,其对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2)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变量,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5条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旨在释放数字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为城市经济高质量稳定提升提供实践方向。

  • 虚拟集聚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加速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线上网络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紧密耦合而成的虚拟集聚,将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深远影响。首先,从传统产业集聚的效用与局限性出发,深入探讨虚拟集聚的形成动力,突出其创新特征和竞争优势。其次,从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和需求链四个维度,分析虚拟集聚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虚拟集聚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强化企业协同合作和创新、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发展,促进中国制造业向着合理化、高效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企业全球人才管理的法律合规与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人才管理格局,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深入剖析国际劳动法、税收法规、数据隐私保护以及跨文化法律差异后可知,国际法律的复杂性不仅影响企业的人才吸引、管理与留用政策,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构建全面的全球法律合规治理体系、培养跨文化领导力、优化全球薪酬与激励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人才管理效率以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从而塑造更具活力与包容力的国际商业生态体系。

  • 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能够促进城市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增强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探讨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对城市数字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创新,该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良好市场发展水平、高级行政区划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创新网络嵌入在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对城市数字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规制政策则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拓展分析发现,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通过数字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增长。据此,应建立健全对数字创新的财税金融支持机制,着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与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持续优化完善数字规制政策管理体系,以稳步提升城市数字创新水平。

  •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城市能力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视作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试验区政策对城市数字创新的影响效应,并从城市区位和行政等级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大数据试验区政策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数据试验区的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数字创新能力;第二,通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排除宽带中国政策等方法证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可靠的;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对东部城市和一般地级市数字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一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