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数字技术变革和数字技术产业化突破开启了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数字文明新时代,社会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应的变革。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既可以是技术工程形态,又可以衍生为数字产业形态,既可以成为管理工具状态,又可以是一项公共事业。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呈现出的新特征,我国原有基础设施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迭代升级,构建起支撑数字社会运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数字技术“装备”的传统基础设施、新型技术性基础设施、安全性基础设施和制度性基础设施。为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我国应重视突破“0-1”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域外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数字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夯实数字经济的基石,开启数字文明新时代。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物流研究》
摘要:自2022年我国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以来,农村电商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首先通过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农村电商已成为助推“三农”发展的强劲动力,然后阐述目前农村电商还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同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多支持、大力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完善偏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并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引进等建议。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与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全球数字基建中的国家安全具体表现为数字连接安全,具有脆弱性和不可信任性两大风险特质。受制于技术实力和国际压力双重因素,国家在全球数字基建中面临的安全环境可分为强安全、中等安全、弱安全三类。这三类安全促使国家选择不同的全球数字基建战略。其中,处于强安全环境的国家所面临的脆弱性和不可信任性风险相对较低,因而更容易设定较高安全阈值,刺激国家采取护持战略。中等安全环境中的国家往往采取发展战略与防御战略相结合的方式,并因自身面临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压力的大小不同,形成对脆弱性与不可信任性两大风险的认知差异,在选择发展战略与防御战略时会有所侧重。弱安全环境中的国家在技术实力方面均相对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国际压力时倾向于选择防御战略,当面临的国际压力较小时则更容易选择依附战略。中国的数字连接环境正处于中等安全水平,在参与全球数字基建时须综合运用防御战略与发展战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致力于塑造全球数字连接环境的共同安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通过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体系,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亟须数字基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以“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作为外生事件,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数字基建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建存在金融化效应,在战略实施当年就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产生影响且持续增强,在通过替换变量、PSM-DID、剔除特殊样本和安慰剂检验后结果仍稳健。影响机制表明,融资约束在数字基建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基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为金融资产配置提供资金来源。外部环境的调节机制表明,较高的地区市场化水平会促进数字基建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但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会抑制数字基建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和内控水平较高的企业通过数字基建获取资金的边际效用较低,内外部监管不足会导致管理层和大股东出于投资替代动机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因此,要继续加大数字基建投资力度,校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贷资源错配属性;企业应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效解决企业金融化背后的委托代理问题;金融监管部门要发挥数字基建的靶向治理作用,监管识别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动机。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对高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而决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数字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隐蔽工程。本文强调了系统工程方法在规划和管理数字隐蔽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硬件系统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的综合考虑。通过整体性、协同性、发展性和环节性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面对技术选择、管理协调、人才培养等挑战,并确保数字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不仅促进了艺术博物馆功能的丰富和效益的提升,还推动了文化的跨界融合和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创新,使高校艺术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对高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而决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数字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隐蔽工程。本文强调了系统工程方法在规划和管理数字隐蔽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硬件系统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的综合考虑。通过整体性、协同性、发展性和环节性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面对技术选择、管理协调、人才培养等挑战,并确保数字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不仅促进了艺术博物馆功能的丰富和效益的提升,还推动了文化的跨界融合和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创新,使高校艺术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行政与法》
摘要:数字基建是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安全与稳定运行构成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的重要基石。城市数字基建安全风险具有表现形式的陌生性与非预期性、影响效果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影响后果的极端性与跨界性,是无法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或社会控制予以解决的公共风险。由城市政府履行数字基建安全风险规制的行政任务和承担规制责任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在规制主体架构上,需推进党委领导下跨部门、跨区域的政府协同,以内在价值统合和外在制度重构推进数字基建安全风险的公私合作规制。数字基建安全风险规制还需推进面向规划、建设和运营全周期的过程性规制,关注风险规制活动的整体性、动态性和预防性。面向行政过程的法治构造和多阶动态规制行为形式的合目的性调控至关重要,可运用动态情景构建式、包容审慎式监管等新型规制措施,推动构建“整合一协商”式合作行政程序、虚拟物理双空间规制、容错纠错的问责制度设置,以期实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韧性城市治理目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在收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提出为新时代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支持。本文基于2017—2021年山东16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评估指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三个评估指标均能显著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覆盖广度及数字化程度在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上较使用深度小,说明对农村居民来讲,使用便利化不足,且金融交易成本有待降低。据此,本文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有效缩小农户消费差距成为函待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农户家庭数据,围绕“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三项典型数字经济政策实施情况,构建多时点多政策的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乡村数字基建对农户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基建能够缩小农户消费差距,在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试点的单一政策效应均为显著负相关,两者相比,“智慧城市”试点的单一政策效应更加显著。电商进村政策的单一政策效应和三项政策的协同效应均显著正相关,“智慧城市”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协同效应弱化了电商进村政策对农户消费差距的加剧作用。进一步对比两项政策的协同效应发现,“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组合强化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政策效应。“宽带中国”政策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均抑制了电商进村政策对农户消费差异的效应。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贷约束缓解效应、生计策略优化效应和市场接入改善效应三重作用机制影响农户消费差距。同时,农户受教育程度对乡村数字基建缩小农户消费差距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关系。在贫困县和中西部地区,乡村数字基建具有包容性增长的特性,且不受“精英俘获”现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