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双重视角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破解低收入农户增收困境、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8年、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CFPS)和县域数字乡村指数,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和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双重视角,考察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能显著提高农户绝对收入水平,但同时也会拉大农户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发展的四个分维度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演进过程存在差异,其中乡村经济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具有明显的 “益富性”,而数字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拉大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较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增大农户非农创业概率、促进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促进高收入农户显著增收,而不利于低收入农户分享数字乡村发展红利.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年轻、社会资本高、县域地势平坦的农户家庭增收更为显著.为此,应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政策倾斜,让 “数字乡村发展红利”逐渐惠及全体农村居民,实现农户共同富裕.

  • 数字围墙之外:老年群体数字挣扎的扎根分析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的数字化和人口发展的老龄化,老年人数字化生活不断受到关注。很多老年商家想掌握一些数字使用技能来维持现实生活,但是这些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程度较深,数字融入难度较大,他们迫于职业和生活需要,又不得不进行数字适应,老人面临这种想融又难融的尴尬困境,笔者将其称为“数字挣扎”。基于此,本文选取老年摆摊群体数字挣扎现象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该现象是数字融入和数字鸿沟相互作用的结果。数字融入的动因和数字鸿沟的成因由外部刺激、个体状态和个体反应共同影响。为了缓解老年群体的数字挣扎,需从三个层面共同发力:环境层面提供老年群体社会支持;个体层面强化老年群体使用意愿;行为层面增强老年群体行动能力,从而推动老龄化社会数字深入共融。

  • 健康鸿:互联网如何改变健康不平等?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互联网接入和使用能否有效缩小健康不平等,在以往研究中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采用 2021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从接入沟和使用沟两个维度分析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健康数字鸿沟。研究发现,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有更大的可能性使用互联网,并利用互联网检索健康/医疗信息;互联网使用和检索行为提升了人们的自评健康水平。但是,随着互联网广泛普及和人们不断利用互联网获取健康服务,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并未获益更多,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间的健康不平等没有扩大,而是缩小了。互联网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对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具有更重要的健康促进价值。

  • 鸿对中国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 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我国鸿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0

    摘要:以CNKI中的期刊论文作为数据统计源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系统探讨我国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数字鸿沟研究自2000年起步,研究热度逐渐上升,并在近几年达到高峰。文章识别出薛伟贤、刘骏、闫慧等六位作者为此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33个机构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研究热点涵盖了基础现论、互联网普惠性、数字经济机遇、图书馆角色、数字金融、城乡融合、银发经济等与数字鸿沟相关的多维度研究,折射出数字鸿沟问题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并预测未来五年我国数字鸿沟研究将聚焦于老年人数字素养、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数字治理与社会资本、媒介素养与教育公共等方向。

  • 元宇宙创新扩散中社会群体接入差异及其问题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元字宙作为虚拟和现实融合的数字空间,正迅速成为全球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新前沿,然而,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入和利用元宇宙技术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技术红利的不均衡分配和新的社会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案例的分析,对比中国互联网前序技术的创新扩散历程,以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经典理论为框架,认为元宇宙技术在中国社会的创新扩散,主要从代际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社会差序格局三个层面凸显社会问题,包括世代效应与后喻文化特征进一步凸显、基于“90 后”世代的城乡数字平衡将被打破、以“脱域”和“脱序”为主要表征的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打破与重建。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认为:第一,从技术、政策、社会层面,提升元宇宙“适老化”预先布局意识,解决代际数字鸿沟隐患:第二,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力度等,持续强化乡村数字化生态建设:第三,从国家、制度、理论研究等方面,对新社会生态进行黏合及矛盾干预,助力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全新世界。

  • 互联网对防止老年人受骗的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在老龄化和数字化交叠背景下,老年人已成为网络社会中受骗的主要群体。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调查互联网对防止老年人受骗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后使老年人遭遇诈骗的机会显著提升,但会降低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互联网对于老年人受骗的“双刃剑”作用明显。老年人的风险态度和金融素养在预防其受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使用偏好对老年人受骗起到强化作用,互联网的使用对老年人遭遇诈骗类型和受损原因也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应重视互联网的“学习效应”,提升老年人的金融素养,推进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并对老年人风险态度进行科学评估,对老年人网购和理财进行全程引导和提示,以减少或避免老年人受骗。

  • 数字政府影响收入差距的 U 型模式: 来自全球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02

    摘要:本文系统讨论了数字政府建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理论上, 数字政府建设会因企业获取政务服务能力的差异而对收入差距产生异质性影响。 实证上, 本文基于2007 至2019 年全球158 个经济体的数据, 使用历史出生率构建工具变量, 揭示了数字政府建设对收入差距影响的 U 型模式: 若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已较高, 则进一步的建设会扩大收入差距; 若建设水平较低, 则结论相反。 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 中国应着重提升数字技术覆盖面和服务精准度、 深化数字技术在再分配过程中的应用。

  • 鸿还是数字红利?——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村低收入户收入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信息化时代低收入农户数字技术接入及使用效果。结果表明:(1)低收入农户数字技术接入鸿沟依然存在,但是相较于其他传统资源,差距明显更小,并且在年轻群体中差距收缩明显。(2)跨越数字技术接入鸿沟后,数字技术加快了低收入农户调整要素配置,进而提高收入水平。其中,非农收入的正向累积作用使得数字技术的增收效果呈现持续加大的特征。(3)相比于普通农户,低收入农户获得的“数字红利”在规模上没有显著差距,但是禀赋差异导致其面对数字技术冲击进行了不同的要素配置选择,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收入增长路径。

  • 数字化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农民内源发展吗?——基于北方梨果种植户的实证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是实现农民内源发展,进而防止返贫和不断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字化水平为切入点,在构建数字化指标体系和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内源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山西、河北地区133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数字化水平对农民内源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每提升1个标准差,内源发展水平提升5􀆰7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内源发展各维度发现,数字化水平提升显著改善了农民经营能力和公共参与水平,加深了数字农技推广服务与数字政府推广服务的采用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水平提升对老年农民内源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不同梨果生产规模间不存在差异.从农民数字化的各维度来看,数字设备与接入、数字技能与使用均对农民内源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应持续加强农民数字应用培训,重点提高老年农民数字化水平;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高数字推广服务的专业性与多样性.

  • 数字劳动融合: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5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劳动的融合与城市化发展紧密相连。在探讨农民工如何通过数字劳动跨越数字鸿沟,并实现与城市化的协同演进中,首先界定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并分析了农民工在城市化中的多重角色,揭示了数字劳动对农民工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该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农民工的数字适应性及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适应策略。研究发现,虽然农民工在数字技能和信息获取上存在不足,但数字劳动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数字劳动与城市化协同演进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 养老资本、内生动力与老年鸿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测度老年数字鸿沟水平并探索内在影响机制,对缓解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困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21~2022年在陕西、河南、山东和吉林四省的“健康老龄化与智慧养老”专项调查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老年人的接入沟、使用沟与知识沟进行测度,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养老资本对老年数字鸿沟的影响,并检验老年人数字学习内生动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超过四成受访老年人未使用智能手机,其中63.92%为农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的使用沟得分均值(0.580)高于知识沟(0.407)。养老资本各维度指标对老年人的接入沟和使用沟均具有显著优化效果,而仅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老年人知识沟的优化效果更显著,控制变量中的男性、低龄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数字鸿沟更小。内生动力在养老资本与老年数字鸿沟的关系间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其在不同维度养老资本上的表现不一致,使用沟与社会资本间的中介效应比例最高(20.14%),知识沟与健康资本间的中介效应比例最高(43.76%)。由此,文章在老年人的数字接入与社会支持方面提出建议,应统筹碎片化的数字接入支持力量,丰富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建立年龄友好型社会,激发老年人数字学习的内生动力。

  • 区域鸿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12

    摘要:[目的/意义]信息科技让人们享受着“数字红利”的同时,又会因为技术迭代、增长效应差异的影响产生“数字鸿沟”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充分挖掘区域数字鸿沟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论文运用元人种志分析方法构建区域数字鸿沟对共同富裕评价指标框架,利用熵值法测算其综合指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区域数字鸿沟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区域数字鸿沟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阻碍作用,其各子维度对共同富裕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而且阻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据此,从构建多元协同治理体系、统筹规划数字发展内容和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提出面向共同富裕的区域数字鸿沟治理策略。

  • 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马太效应抑或涓滴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城市基尼系数,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即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产生了相对明显的“马太效应”,而非“涓滴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金融科技使用程度、个体知识技能产生有差异的“数字红利”,即通过“数字鸿沟”作用引致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更会加剧收入不平等,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幅度呈现东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优化当前的数字包容性金融体系,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中国城乡老年数字失能现状及影响机制——基于数字不平等多维解释框架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和相关城市统计数据,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分析数字技术对老年人多领域生活的影响,揭示中国城乡老年人数字社会生活四种状态:高适应型(14.87%)、社交型(24.77%)、平衡型(29.85%)和失能型(30.51%)。其中,农村数字失能型老年人的比例比城市高8.02%。多层多项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认知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差异共同形塑城乡老年数字失能,检验了数字不平等多维解释框架适用性。研究认为,应将数字失能作为数字鸿沟治理核心对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理念,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数字治理体系,整合多维资源缩小城乡老年数字不平等,全面提升数字社会老年人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数字发展红利不分年龄、人人共享。

  • 数字经济、 收入不平等与共同富裕——多维 “鸿” 视角的微观证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降低作用。从多维“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整理了包含10518个家庭样本的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并构建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多维“数字鸿沟”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多维“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家庭收入不平等有所扩大。在“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逐渐缩小后,“能力鸿沟”的缩小有助于家庭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缩小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扩大劳动力流动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减小家庭收入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观层面数字经济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 面向弱势群体的日本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践及启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摘要:【摘要】公共图书馆在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探究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包容实践,归纳经验启示,有助于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践发展提供参考。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网络调查方法,从数字接入、数字参与和数字服务三方面对日本公共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的数字包容实践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完善数字包容制度设计,营造良好数字包容环境;加强多渠道数字接入,增加数字参与方式途径;注重弱势群体数字参与,提高数字参与能力意愿;积极开展多领域数字服务,满足多样化数字需求。

  • 鸿到数字包容: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 论“数字弱势群体”及其权益体系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数字中国建设双重背景下,如何有效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益,日渐成为社会共识。就如何界定“数字弱势群体”及其权益,一直缺乏系统学术研究和规范法律定位,这也是制约“数字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实效的“元问题”。“数字弱势群体”之产生,源于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重构,是人们生活所受到的数字社会变革的深层影响。“数字弱势群体”之内涵,兼具客观方面的社会分化、数字技术和主观方面的数字素养、数字融入双重要素,其外延区别于“传统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和“少数边缘群体”。“数字弱势群体”权益应避免与一般性的公民权益混淆,它主要指向维持公民数字化生活“最低水准”的社会权,具体包括信息平等权、信息自由权、信息安全权和特殊保护权。

  •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现实挑战和路径选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共同期望,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二者目标 高度契合,参与主体具有一致性。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数据要素赋能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积累、数字平台赋能包容性增长、数字网络赋能发展成果共享三个途径促 进共同富裕,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支撑。当前,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发展短板制约数字经济潜力释放、数字鸿沟拉大发展差距、平台垄断限制公平竞争等问题。我国应补齐短板以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消除数字鸿沟以分享数字红利,加强监管以引导数字平台健康发展,从而深入挖掘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潜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