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培育对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自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后地方数据局相继出现,我国数据要素大市场发展形成新格局。数据要素交易监管机构,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和数据要素交易主体是数据要素市场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路径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反复博弈密切相关,政府盐管机构,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和数据要素交易主体的最优策略应该遵循从“强化监管,严格管理,合规交易”向“放松监管,严格管理,合规交易”转变的方略。为实现这一路径,短期来看,应通过制定认证标准和培育评估市场降低合规成本,并通过引入信用工具和研发A 系统提高合规效率。长期来看,首先,应通过”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技术”解决数据要素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的数据要素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风险;其次,通过贯彻市场评价贡献原则,并结合区块链“共票”技术解决数据要素价值不确定性带来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问题;最后,通过强化数据要素交易平台执法,实现各区域平台互联互通,努力消除数据要素垄断对有效市场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省级政策量化评价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目的/意义】对我国省级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获取2019-2024近6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政策文本,采用LDA模型进行文本挖掘,结合现有文献关于政策评价指标的设定,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政策的评价体系,并运用PMC指数模型对其中7份省级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7项政策中,有1项为优秀政策,6项为良好政策。我国省级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总体态势良好,但仍有一定的改善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增强政策时效、扩大政策主体、把握政策主题、完备政策保障五点优化建议。

  • 化能否促进数字产业集聚——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创新引擎,对繁荣数字产业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8-2020年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将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从数字服务业和数字制造业两个维度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对数字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能促进数字服务业集聚,但会抑制数字制造业集聚。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主要通过提高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和数字人力资本积累影响数字服务业和数字制造业集聚。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会因为地区数字化程度、市场活力以及经济基础不同对数字产业集聚产生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美欧治理模式比较与中国因应——基于全球数字经济战略博弈的视角考察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据要素是指根据特定生产需求汇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计算机数据及其衍生形态:伴随着通信和数据技术的发展,其在相应产业背景的演变中逐渐成为促进生产的关键要素。从全球数字经济战略博弈视角而言,数据要素治理模式关乎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选择何种模式属于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战略决策。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逐步确立符合自身优势特点的数据要素市场治理模式,以获取全球数据要素治理规范标准的主导权。美国基于全球市场导向的国家战略和强大数字经济实力,整体上奉行以数据自由为基础的“开放、进攻型数据治理模式”,构筑美国主导的全球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规范体系:欧盟基于人本主义传统和缺少强大数字科技平台企业的实际,选择以人权保障为基础的“强监管、全面防御型数据治理模式”推行欧盟版的全球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规范体系。中国应直面美欧竞争态势,一方面深入研究美国和欧盟模式的竞争优势及不足,不断探究、揭示并恪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应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和优势,合理借鉴美欧经验,以期后中争先,提出以数据安全为基石的“开放、积极防御型数据治理模式”(即“中国模式”),持续不断地形塑有利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数字经济新格局。

  • 赋能数字经济: 价值、困境与发展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全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 要资源。本文聚焦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从政策、市场和治理的角度分析其对数字经济的价值,涵盖数据确权、流 通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和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数据要素市场面临数据确权困境、流通合规与信任挑战, 以及数据伦理和公平使用的多方博弈问题。在对国内外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优化数据确权、推动数 据流通设施标准化和构建数据伦理治理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高效、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 政策指引。

  • 政府数据开放生态系统如何驱动化发展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26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优化政府数据开放生态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方法/过程]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探究政府数据开放生态中的准备度、平台层、数据层和利用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联动效应。[结果/结论](1)政府数据开放系统中单一层面的发展不足以制约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2)存在2条驱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高水平发展的路径:准备度和数据层支持下的平台层驱动型路径、准备度和数据层支持下的利用层驱动型路径;(3)存在1条非数据层和非利用层支持下非准备度驱动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非高水平发展的路径,且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

  • 化推动长三角金融体化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发展数宇经济和区域经济,落实金融强国战略。推动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是区域整体一体化的关键,而数据要素市场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段。文章分析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现状,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机制,并提出具体措施。研究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可提商金融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支持区域金融政策调控。建议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助推数据要素市场化,加速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基于混合DIBN模型的有序发展关键因素识别与致因路径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摘要:[目的/意义]分析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发展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及致因路径,丰富了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方案制定与管理策略提供意见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基于前人研究与相关政策抽取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影响因素,结合DEMATEL与ISM方法构建因素层级结构关系并映射入模糊BN中,依据节点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实现关键影响因素排序与最大致因链分析,最后基于计算结果提出针对性策略启示。[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最大致因路径为人才资源投入B31→数字技术应用B33→政府数据开放A23→数据交易机构A11→交易服务机构A12→数据要素市场发展S,且多属于综合关键度排名靠前因素。此外政府监管因子维度因素位于层结构中的下层,综合关键度较高且影响连接线众多,需特殊关注。

  • 流通的公共价值创造、 失灵及其应对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数据要素市场流通涉及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多元互动,其治理需要以公共价值创 造为目标有序协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数据空间角度出发,将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界定为企业数 据空间、政府数据空间和数据交易空间的联动与交互。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流通的公共价值创造逻辑,在技术实现路径上遵循差异化的情境生成路径,数据要素市场流通创造 出数字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两类公共价值。数据要素市场流通在实践推进过程中面临部门利 益、商业利益、个体权益与公共价值之间的冲突,同时数据要素的特殊性又加剧多元价值冲突,会 导致公共价值失灵。有效应对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的公共价值失灵,需要构建数据共同体的协同治理 模式,推动价值关系重塑。

  • 省域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相关数据,从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和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分别构建省域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测度和考察了两者的发展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据市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①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各省域数据市场水平呈东高西低空间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明显空间相关性。②中国各省域间数据市场水平随时间推移呈收敛趋势,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俱乐部成员逐渐增加,低水平俱乐部成员不断减少。③数据市场水平提升既能促进本地协调发展,又能通过区际示范和业务关联作用于外地协调发展水平即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本地效应大于溢出效应、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④数据市场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阶段异质性,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更明显,且2017年后空间效应显著增强。研究结论为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及助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

  • 数据“利益束”:数据权益制度新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创设排他性、利己性的数据权利不利于海量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多元价值的实现,加剧了数据私权化与效用化之间的内生性冲突。在权益区分保护理论框架下,采取数据利益保护进路更具正当性和相对优势。我国宜将数据利益作为数据权益制度的中心,建构人与人之间动态灵活、有机立体的利他性数据“利益束”范式,以有效协调和整合多元主体之间复杂的数据利益关系,并在数据“利益束”范式下,充分利用Web3.0 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式价值互联网效能,通过点对点的数据利益流通来构建全网络利益格局。我国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与收益实现机制,促进所有数据主体共创和共享数据红利,在数据财产行为主义保护模式基础上,建立智能化治理体系来保障数据安全,最终形成中国自主且更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数据权益制度体系,以此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 反垄断视野下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的冲突与协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平台之间的竞争大多围绕数据展开。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规范数字市场竞争,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几乎同时进入反垄断法的视野。数据开放试图以恢复性救济化解数据垄断难题,隐私保护作为竞争考量因素也被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框架,然而二者在反垄断实践中常难两全。作为反垄断救济措施的数据开放可能因权利保障不足、责任缺位等造成隐私泄漏与侵犯;隐私保护也可被头部平台企业作为拒绝数据开放的竞争抗辩理由。这实质上是数据双重属性、数据主体价值取向差异以及数据竞争行为规制局限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垄断法的多维调整目标与数据开放隐私保护二者协调的底层逻辑具有共通性,兼顾市场竞争与规模经济的有效竞争理论可作为冲突调和的基本向导。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数据开放和合理的隐私保护,方能寻求并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

  • 从创设型机制到支撑型机制:数字时代信息财产法律保护的范式转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与有体财产不同,信息财产的法律保护机制遵循着秘密—公开信息的二分,仅秘密信息可通过保护对客体的事实控制来保障利益实现,即支撑型机制;公开信息则主要依靠法律创设排他性权利加以保护,即创设型机制。受限于权利法定原则,创设型机制需因应技术进步不断作出调整。伴随着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国内主流观点主张在数据之上设立新的排他性权利,美国、日本等国的数据保护实践却选择对支撑型机制进行扩张,基于企业对数据的事实控制建构保护制度,这为信息财产保护提供了新范式。在数字环境下,信息与其含义、主体及物理载体逐渐分离,企业对信息的私力控制范围进一步拓宽,支撑型机制适用范围扩张,且相对于创设型机制更具效率优势,传统秘密—公开信息的二分方式已不再适用。为弥补技术变革环境下法定知识产权僵化和滞后的缺陷,应构建更具包容性和现代性的支撑型机制,在商业秘密制度基础上建立合法控制信息保护制度,对向有限主体提供、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因此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禁止他人未经许可的获取、利用、公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