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0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施补华的西域诗颇具代表性,尤其是其在南疆布鲁特部巡边时的创作,客观反映了柯尔克孜族的民俗风情和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既是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少见的多民族文化记忆瑰宝,且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其他诗人所不及的。施补华的西域诗以南疆回部、布鲁特部所处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书写对象,以天山、昆仑、瀚海、红柳等地域性意象展现雄奇瑰丽的西域风光;通过对回部、布鲁特部民俗风情、文化样态、生产生活方式的细致观察和摹写,展示了边疆地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凝铸在各民族精神深处的疆域认同和家国认同,也传达出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共享文化价值区别于共同价值和个体价值,它指不同个人、国家、文化、民族、制度、意识和政党,现在与未来可以共享、共赏和共赢的特定文化价值观念,具有求同存异、对等适度、演化变量、良性实用和持续扩展五大特性。简要综述有关中西文化对立与合作的文献,阐释与对比中西方经典文献《论语》《圣经》,以及中西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孟子、老子、朱熹和亚当·斯密等)的主要思想,有助于发现三大中西的共享文化价值:中、和、爱。而且,分析杜威访华(1919-1921年)、梅兰芳访美(1930年)和庄则栋访日(1971年)这三大学术、戏剧和体育的中外交流案例,能够验证中道、和合与友爱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尽管杜威、梅兰芳和庄则栋当时所经历的客观环境、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利于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由于两国决策者明智、中道文化支持、民间力量推动以及当事人的胆识与努力,最后都以历史性的成功,给中美关系史留下传世的一页。事实证明,三大共享文化价值(中、和、爱)互相联系、相依相存,由中致和、由和致爱,显示走中道、行适度是中美双方合作的前提,也是寻求妥协、有效谈判、民主运作的根本。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与下,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电影、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体裁之间的关系是和谐且亲近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左翼文艺、文化运动建立与倡导的整体观念是反帝反资本主义、反国民党的强权专制统治和反封建主义。在上海革命文艺舞台和左翼文化天地中,有很多取得突出实绩的共产党人,他们都带有典型的“前驱”和“闯将”特征。上海共产党人在文艺创作和文化构建领域创造了很多奇迹,并至今保有着久长、庞大和浓重的历史光影。上海左翼文化运动不但启迪着同时代的“他者”,还启迪着历时意义上的“后来者”,其影响效力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文化新定位,要求澳门青年社团必须做好对青年群体文化价值的传承。要全面整合澳门的文化传承资源,设计不同的主题品牌活动,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尤其是网络形式进行文化传播。组织及倡导社团志愿活动,培养青年的归属感及责任文化,形成独特的青年社团文化传统,以社团文化的价值性功能及工具性功能去凝聚、引导与服务青年。同时,澳门青年社团需要不断地提升其对青年群体的代表性,以专业化服务来增强青年社团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以标志性品牌活动与代表性人物,来提高青年社团的社会知名度。强化青年社团的内部治理及自律,塑造青年社团的社会公信力,从而全面地增强青年社团的社会影响力。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6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工程,档案能够 赋能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和建设现状的调查,从内涵 挖掘、资源开发、组织规划三个维度分析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所面临的难题及其产生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档案资源、创新档案叙事、系统整合档案等实践优化建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0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