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20世纪30年代,以王鸿一、米迪刚、梁漱溟为代表的“村治派”引发的“村治思潮”及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激起了巨大的理论波澜。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三个思想流派:东方文化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左派经济学家。梁漱溟在与这三大派别的论辩中强调重视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同时他着意打破在当时政界与知识界盛行的以欧美现代化为标杆的一元进步发展观,极力消除在社会中弥漫开来的丧失主体意识的“中国落后”观念,始终坚持中国文明的独特特质和独特发展之路。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必须走理性解决之路,要摒弃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化路径,坚持政治化的主权国家和道德化的基层自治相统一,走文化复兴下的乡村建设路径,从正面培养公众意识,健全乡村团体组织,以新道德建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绘画风格所诠释的“内美”,和他所建构的“内美”与“国画民学”学术系统,是一位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承的知识分子面对20世纪上半叶国家动荡、民族危亡贡献出的文化救国、救亡良策。形而上的“内美”,既具体表现为个人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国家民族所呈现出的民族修养,亦是“国画民学”萃取的中国绘画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是对中国古典画论中“传神”“技进乎道”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宾虹以“内美”为核心范畴,使传统画论中零散的、渗透在审美各方面的重“内美”观念或倾向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以金石入画”的实践证明了“内美”与“国画民学”在当代实行的可能。对“内美”的价值追求不仅内部推动中国画语言的革新与创造,亦使得民族文化精神得以永续。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7-07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绘画风格所诠释的“内美”,和他所建构的“内美”与“国画民学”学术系统,是一位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承的知识分子面对 20 世纪上半叶国家动荡、民族危亡贡献出的文化救国、救亡良策。形而上的“内美”,既具体表现为个人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国家民族所呈现出的民族修养,亦是“国画民学”萃取的中国绘画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是对中国古典画论中“传神”“技进乎道”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宾虹以“内美”为核心范畴,使传统画论中零散的、渗透在审美各方面的重“内美”观念或倾向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以金石入画”的实践证明了“内美”与“国画民学”在当代实行的可能。对“内美”的价值追求不仅内部推动中国画语言的革新与创造,亦使得民族文化精神得以永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文化是经济基础之上的衍生物,探究乡土文化复兴议题要遵循转化文化生产力,夯实孕育文化经济沃土的根本规律。厚植中华文明乡土根脉能延续中国人民的乡韵记忆、助力乡村生产力的高质跃升、重建乡村良序和坚实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蕴。然而,随着地缘和血缘的深刻促变、乡村经济瓦解、文化内在底蕴断裂、自然传统村庄的衰减褪色和文化传承主体断代等因素肘导致乡土文化逐渐凋零。启示我们探究乡土文化的两创发展要从融通城乡之间的一体循环出发、借助艺术渲染重塑乡土文化的情感认同、用好科技赋能转化乡土文化生产力、在守正创新中把握乡土文化古与今、内与外的辩证关系,实现古今内外的互融共进。统筹各领域、多维度、多板块发挥合力,秉持推进文化时代性转化和夯实孕育文化的经济沃土并重的发展思路,坚实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文明交融舞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