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中国乡村往何处去?———梁漱溟与乡村建设批判者的论争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以王鸿一、米迪刚、梁漱溟为代表的“村治派”引发的“村治思潮”及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激起了巨大的理论波澜。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三个思想流派:东方文化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左派经济学家。梁漱溟在与这三大派别的论辩中强调重视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同时他着意打破在当时政界与知识界盛行的以欧美现代化为标杆的一元进步发展观,极力消除在社会中弥漫开来的丧失主体意识的“中国落后”观念,始终坚持中国文明的独特特质和独特发展之路。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必须走理性解决之路,要摒弃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化路径,坚持政治化的主权国家和道德化的基层自治相统一,走文化复兴下的乡村建设路径,从正面培养公众意识,健全乡村团体组织,以新道德建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版本历史

[V1] 2025-03-25 15:50:41 PSSXiv:202503.02776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38
  •  下载量5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