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外国文学》
摘要:“推想小说”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于 1889 年。该术语在 20 世纪主要被视为科幻小说的替代或差异性称谓,在 21 世纪则衍变为一个可涵盖科幻、奇幻、恐怖、乌托邦文学等多种虚构叙事形式的新型文类概念。当代推想小说以跨文类等超越边界的方式来探索历史、现在和未来人类世界的另类可能性,从思想观念与表征形式上摆脱了坎贝尔式科幻小说模式的桎梏。21 世纪的推想小说既是超越文类边界与物质边界的思想实验性叙事类型,也是女性、少数族裔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们发声的文化政治场域,赋予了他们超越西方科幻传统的另类幻想文学的表征空间,是一种具备实验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的重要文类。
摘要:在世界美学的发展潮流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足“人之解放”的现代性旨趣,始终以“在场”的姿态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在不同的国度、社会、地区、时期等历史语境和现实变革中,呈现出差异化、立体化和动态化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扩而论之,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体现如下形态:其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起源语境、基本宗旨、研究范式依次体现出“异化批判”“人的立体解放”“美与劳动”等现代性批判实质;其二,“东欧新马”“西马”对经典美学命题“艺术自律”持鲜明的差异性态度,包括艺术终结论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技术与艺术关系辨析等内容,体现出美学元命题话语中的多元化现代性意蕴;其三,以“艺术本体论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放美学”为中心,体现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人之立体解放”命题的深化和发展,是现代性批判的深化;其四,以“人民美学”为代表,其充分言说艺术与政治、人民、社会等内在关联,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的核心表征,还体现出与西方美学和现代性的异质性特征,是对传统“文化政治”美学主题的拓展,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创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