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9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构建了众多气候治理机制。随着气候治理机制密度的提升,机制间交叉重叠现象凸显、冲突与合作共存,呈现复杂化发展态势。从参与主体来看,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从治理目标来看,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表现为阶段性目标与总治理目标之间的博弈;从机制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表现为冲突与合作交织。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不仅与治理框架、治理能力有关,也与主权国家气候治理话语权转移相关,更与国际秩序持续演化下气候治理国际领导力缺失有关。面对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的严峻挑战,中国应积极发挥引领者作用,提升治理安排的系统性,促进机制间的协同互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走向善治。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摘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难度不同,因此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均有国际合作方式的设计。日本政府2013年启动的“联合碳额度抵换机制”(JCM)通过不断增加伙伴国的数量,加速传播其领先的低碳技术、产品、系统、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开展减缓气候变化行动,并收获这些技术或项目所实现的一部分温室气体减排或者移除量。本文采用文献梳理的研究方法,研究了JCM机制的基本逻辑、JICM在日本实现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作用、重点研究了一个日本资助柬埔寨开展的“森林砍伐和”(REDD+)项目。研究发现JCM作为日本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顶层设计,有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同时JCM项目也涉及到一些值得商權的安排。JCM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对我国有多重启发,例如应重视研究全球气候治理的机制;梳理我国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作出的真实贡献;吸取教训,慎重采用有争议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方法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在习近平关于气候治理重要论述指引下,构建致力于实现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形成价值共识,从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全球气候治理重要论述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结构,这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现实困境,以习近平关于气候治理重要论述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有助于凝聚共识,澄清价值分歧,推动国际气候合作;有助于明确责任,推动价值引领,提升气候治理话语权;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倡导共同理念,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在习近平关于气候治理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国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差别责任原则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路径的价值和路径选择。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阿联首长期以来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采取积极政策与行动,致力于国家绿色转型,制定《国家气候变化计划2017一2050》,在中东地区率先提出并推进2050年碳中和目标。阿联首是中东地区第一个批准《巴黎协定》并提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主动承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8次会议。大会完成首次全球盘点,达成“阿联酋共识”,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阿联首采取积极的气候政策行动与气候外交,不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和全球油价的波动,也是为了推进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增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和影响力。阿联酋是传统石油生产国推动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对于其他油气资源国家的碳中和行动和绿色转型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性作用。中国与阿联首在气候治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加强气候合作有助于推进全球低碳转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再生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未利用空间”与“消费端的用能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悖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基础是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技术突破,重点是生产对象的转变,必将根本改变生产关系。 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的“5P”目标维度中,可再生能源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发展有利于增强能源供给、减轻能源贫困,降低高碳比例、助力气候治理,催生缝隙创新、解除高碳锁定,弱化能源战争逻辑、保障长期和平,培育共同利益驱动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沙姆沙伊赫世界气候大会(COP27)授权确立了“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议题”,随后在波恩附属机构会议(SB58)和迪拜世界气候大会(COP28)上,各方开展多轮磋商,通过迪拜会议决定文件,初步明确了公正转型议题的工作目标、范围和形式。本文系统跟踪公正转型问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历程,基于各方立场研究公正转型议题谈判进展,分析该议题的主要分歧、主要挑战以及谈判前景。各方在公正转型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公正转型是国际议程还是国内事务,公正转型议题的覆盖领域和功能,是否建立配套资金机制,单边贸易措施对公正转型的影响等。公正转型议题面临的挑战包括:对“公正转型”概念和边界的界定,对议题目标、任务的各自解读和解释,优先工作领域的识别,配套工作支持机制的建立,缺乏资金保障等。尽管公正转型议题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前景。各方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具有积极的行动意愿,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合作基础。推进公正转型工作,不仅有助于实现减排目标,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协同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巴黎协定》第6.2条和第6.4条形成决议,对国际碳市场的缔约方授权、首次转让申请、方法学原则、减排量授权、登记簿实施建设、适应分成豁免、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结转等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和文件,为全面开启全球碳市场奠定了法律基础。当前,全球碳市场连接面临地理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气候政策差异性、环境完整性等现实挑战。针对上述挑战,应通过建立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签署双边或多边连接协议,营造支持性政治环境;从有限连接逐步过渡到完全连接,分阶段开展全球碳市场连接;加强制度体系协调,评估双方制度体系分歧点,共同开发交易体系要素,统一 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则;突破法律限制,以谅解备忘录的形式推动全球碳市场连接,适当允许地方政府开展次国家主体的碳市场连接;加强减排雄心的协调和与《巴黎协定》第6条的协调,确保环境完整性。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近年来,欧盟一直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在本届欧委会任期内,绿色转型一共经历了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和美国颁布《通胀削减法案》三次考验。为最大程度降低《通胀削减法案》的不利影响,欧盟从维护自身绿色产业利益、践行特有规则理念、引领国际气候治理出发,在立法、融资和国家补贴三方面出台措施试图应对,从而迈入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其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整绿色外交,二是重塑政策偏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统筹中欧关系、美国因素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等多重因素,激发欧盟对华需求,减少欧美联手的干扰,并增加与其他伙伴的务实合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稳步推进中欧关系。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2-09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2024年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 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落幕,最终达成了名为“巴库气 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COP29的主要成果包括达成气候融资目标、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创建全球碳市场机制、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完善国家适应计划和全球适应目标等。巴库成果差强人意,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援助资金缺口大、气候责任与义务分歧多、地缘政治冲突激烈、公正转型进展缓慢等重重困难。中国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坚定不移地履行UNFCCC及《巴黎协定》所确立的目标、原则及制度框架;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强早期预警,提高气候适应能力;按照既定规划如期达成“双碳”目标,为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构筑更加稳固的内部支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外交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让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同时人类社会面临以气候变化为典型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远的全球性问题,亟待治理。全球气候治理离不开大国的气候外交活动。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气候外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下经历了外交目标与外交方式的调整,并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多边主义原则与合作共赢原则,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推动了全球气候善治。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着气候问题的特点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观念分歧与共有观念缺失导致的各国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差异以及气候问题本身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性等挑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必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坚持合作共赢与真正的多边主义原则,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共同展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积极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的顶层设计,弥合气候机制间的分歧,推动气候机制间协同治理,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重风险呈叠加之势,给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抑制了各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和能力,西方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的企图将破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将动摇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基础,全球能源危机弱化了国际社会推进全球碳中和的政治意愿和行动力。中国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推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积极落实“三大倡议”,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区域成效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妥善处理与美欧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博弈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政治基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全球碳中和潮流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