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法治体系”是一个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运行实践 “系统集成”的统合性概念,体现了政治性与法律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民族性与人类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法律规范主导性与其他社会规范补充性的有机统一。“法治体系”概念呈现了中国法治实践的系统性品质,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概念,具有强大的方法论意义。

  • 数据智能参与知识生产的实践机理与法治机制 ——以ChatGPT为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参与知识生产、创造数据价值,这有益于推动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增强产出成果的个性化、多样化,推动数据信息的流通、共享,实现生产结构的协同化。对这一过程中的实践机理与法治机制的探讨具有必要性,能够为该过程的有效实施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方法/过程]论证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的法治机制的前提在于明确其可能带来的问题隐患,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可能弱化人类作为主体的创造性、自主性,消解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影响数据基本价值,破坏原有知识生产环境的同时干扰人类对知识传播秩序的有效把控,甚至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结果/结论]需要建立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的体系性法治机制,在遵循价值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法律规范体系,完善全过程行政监管与司法救济手段,形成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 党政体制与纪法协同视角下反腐败的构建路径研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内法规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摘要: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化、法治化背景下,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作出明确部署。聚焦党政体制与纪法协同的互动逻辑,亟待探讨中国特色反腐败法治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基于“党的领导”与“法治国家”的双重维度,分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反腐败实践中的功能互补与衔接机制,揭示当前纪法衔接不畅、权责边界模糊、监督效能不足等制度困境。通过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反腐败法治体系的框架:其一,强化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体系性耦合,完善纪法衔接的程序规范与实体标准;其二,优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监察权、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协同运行机制;其三,构建预防、惩治、监督、教育一体化的制度闭环,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研究强调需以法治思维统领反腐败制度创新,通过党政体制的结构化调适与纪法协同的精细化设计,实现政治逻辑与法治逻辑的有机统一,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 法治视野下的党内法规研究:奠基与拓展 (2014-2024)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自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迄今已有十年。在政策推动下,党内法规成为学界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对党内法规展开了诸多研究。尤其是法学界,对党内法规的性质、党规国法衔接协调、党内法规的效力、党内法规体系化建设和制度落实等关键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诸多学术成果。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依规治党的深入推进,今后应当注重学术研究和党内法规实践的有序互动,同时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注重对地方党内法规的研究、明确党规和国法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衔接协调等。党内法规研究的方法应予优化,阐明党内法规对世界政党治理的借鉴意义。

  • 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与法治轨道 ——以研究和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法治改革精神为切入点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与法治轨道问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体系、国家安全等方面改革进行专门部署,同时,在其他改革任务中也相应提出法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任务举措。要围绕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用好改革开放的法宝,突出制度建设的主线,锚定“七个聚焦”的改革方向,落实“六个坚持”的改革原则,统筹“五个注重”的内容要求。要围绕扎实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改革任务,落实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改革要求,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要围绕进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轨道,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政治制度,制定出台一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法律法规,推进各领域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