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物流业和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分析2013—2022年物流业和制造业评价指标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灰色关联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广东省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两业联动是促进物流业发展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数智化背景下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及广东省物流业 和制造业发展的特征从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物流业层面,物流企业协助制造企业数智化升级,发展智慧物流为制造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制造业层面,珠三角制造业产业集群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政府层面,政府部门引导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推进智慧物流标准化。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为了解不同旅游地在不同发展状态,不同增速下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相同旅游地在不同发展状态、不同增速下其旅游业影响发展关键因素的异同,文章以浙江、贵州为研究对象,以旅游总收入为衡量旅游业发展指标,以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两个发展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以灰色关联分析法为研究工具,构建了由经济支撑因子、旅游地吸引因子、接待服务因子、人力资源因子、信息因子5个一级因子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游客数量、星级饭店数量、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等13个二级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分析各因子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旅游地在不同发展状态、不同增速下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都会出现相应变化,并且各因子对旅游地发展的影响既呈现出共性特征,也存在个性化、差异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选择。从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和粤鲁苏浙四个较为发达省份综合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效应和协同发展趋势,同时存在省市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异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还与工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表现在规模上其对工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较弱。当然,近期呈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在增长速度上与工业增速高度相关的发展态势。为更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协同发展,我国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要转变制造业和服务业传统“二分法”思维,确立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地位,着力推进研发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坚守健康底线推进环保等高增长领域先行发展和坚持规模化导向推进商务服务业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论文首先通过2015一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与绿色税制税收收入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现行环境保护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的减排效用较好,而资源税则有待提高,但各税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然后,基于2020年投入产出表绘制出相应的社会核算矩阵,并构建出加入碳税和碳排放模块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碳税开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部门受到的冲击大于企业部门;重工业受到的冲击远大于其他行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农业和轻工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化石能源方面,煤炭受到巨大冲击,石油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而天然气则受到轻微的正向影响。总体而言,现行绿色税制已然发挥了一定的碳减排效用,但仍存在许多待完善的问题;而碳税实施则应从税制内部融合角度,一方面弥补现行绿色税制的缺陷,另一方面依靠其他税种的税收优惠等政策组合来减轻碳税对经济的负向冲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作为国家级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为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安徽淮南需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淮南市1990—2018年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对近十年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研究表明:淮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果,其优化值在过去十年间始终稳定在0.33左右,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尤其是近3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为明显。总体来看,淮南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对淮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在构建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了甘肃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并对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规律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错综复杂,且彼此之间关系紧密;利用甘肃省2005—2020年数据得出:耦合时序变动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波动性。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