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摘要:内容提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毛泽东思想可以成为中国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是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华为案例全面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得以赋能中国现代企业的原因、具体表现、过程规律和作用影响:毛泽东思想对华为的赋能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赋能、使命责任赋能、心理特质赋能和精神能量赋能。本文进一步指出,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企业的赋能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传承,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红色管理理论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企业的培育。此类企业的实践也遵循管理学意义上的商业主导的多元使命目标平衡与客户导向的多元利益相关者经营逻辑。矛盾辩证是毛泽东思想赋能现代企业的核心哲学逻辑,华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企业是新时代中国商业文明的代表,体现了商业世界中多元文明成果碰撞的历时性转化(现代化)与空间性迁移(中国式、本土化)的综合创新。
摘要:在我的经济研究生涯里,工业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幸运的是曾参与一些试点工作,得以检验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与可适性。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国有企业具有其特殊性,与作为一般市场主体的私人企业有本质区别,故不能用私人企业标准去评估、判断国有企业,这使得其实质性地成为“特殊市场主体”。从分析“国有企业为什么存在”的理论元问题入手,才能理解和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从“现代企业制度”向“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关键逻辑。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盈利悼论”,来源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过程,特别是1990年代的“国退民进”改革和21世纪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让国有经济聚焦特定范围、特定领域,平台特征增强,企业数量减少,盈利能力逐步改善。但国有企业“不是什么赚钱干什么”,而是必须面向国家战略性布局与整体需要。国有企业的典型“特殊市场主体”特征表现为有限营利性、经济事业性、国家使命性三个方面。“特殊市场主体”发生在特定发展阶段,具有法定性和有限性,体现竞争中性,受到诸多限定。面向未来,国有企业作为“特殊市场主体”的法定性有待提高,国际化程度需不断加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为应对共享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提高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非常有必要。本文分析了共享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共享经济下,现代企业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开发一套全覆盖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平台,在划分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工作模块,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保障。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从岗位胜任分析、人才盘点、人才引进多个角度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循环机制,在保证人员岗位胜任力和人岗匹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获取人才,依靠数字化管理平台高效管理人才,挖掘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价值,发挥优质人力资源赋能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共享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经济体系下,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挑战。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稳健发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还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组织和营销策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率和经济效益。本文研究发现:实践中,许多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控制不合理、人力管理不适应等,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能力。基于此,本文通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概述,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对策,以期助力于现代企业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仅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制度安排,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深刻理解三对关系:一是国家治理层面上党与企业的关系,要确保党的领导能够落实到公司治理中,企业战略方向与党的立场、方向、道路和原则相一致,实现党的领导与现代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这是制度改革的价值导向;二是经济发展层面上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要通过市场机制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协同,提升企业竞争力与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制度改革的实践导向;三是企业运行层面的企业治理与企业家的关系,要以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将自身发展和国家战略对标,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制度改革的目标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