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业氨减排路径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畜牧业氨排放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欧盟畜牧业氨减排相关的法律、指令、推荐技术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建立区域协调组织架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适时更新指令要求,利用补贴等引导农民采用减排技术,同时筛选减排技术形成技术指南,引导农民选择适用减排技术,为畜牧业氨减排提供制度保障。欧盟秉持环境可接受、技术可推广、经济可承担的原则制定减排计划,历经被动氨减排、规划氨减排和氨减排瓶颈三个时期,经过 40余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建立了以政研深度交叉为特色的联合工作机制,倡导以提高氮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减排理念,近年来,逐渐转向以多污染物系统控制为目标的“协同减氨降碳”减排策略。

  • 日本家畜共济保险在业 发展保障中的应用: 制度设计、效果评估及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家畜共济保险为典型特征的国家日本,其家畜共济保险制度体系对于中国畜牧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在对家畜共济保险制度演变及当前制度设计等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目标、制度设计及制度效能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效果评价,得出两方面结论.一是家畜共济保险制度具有共济组织引导加入、共济费缴纳浮动、机构共济赔付等特征.二是制度效果评估方面,日本家畜共济保险在制度目标上能够实现畜种覆盖及保障范围较大,但畜种之间差异明显;制度设计上拥有完善的立法及保险体系,但制度边界较窄;制度效能上保障水平较高,但财政缺口较大.基于此,结合中国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得出中国应提高保险覆盖率及保障范围,完善畜牧业保险制度体系、发挥再保险作用,提高机构盈利能力及加强机构之间互助保障作用等有益启示.

  • 选择与困境——风险社会中的牧业社区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牧区被全球性风险渗透,产生了日益突出的、复杂的现代性风险问题,牧民负债、草原退化成为牧区发展遇到的核心困境。基于田野调查,以风险社会理论和现代性理论为框架,分析牧区风险的形成和演变机制,探讨牧民在应对全新的生存困境时展现的主体能动性,尝试为理解牧民在当代社会的生存韧性和局限性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 中国业碳减排政策演进 ———基于452份政策文本的分析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52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探析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总体上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徘徊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集生态理念、操作要点、控制手段于一体的畜牧业碳减排政策体系;纵观其演进过程,碳减排政策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空间特征,政策定位多集中于回应现实的减碳需求,政策工具的应用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政策内容逐渐从模糊向具体演变。今后应精准识别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地区适应性,构建健康的畜牧业碳减排制度环境,完善畜牧业碳减排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畜牧业碳减排政策实效。

  • 清中后期内蒙古生产中牧草的利用、争夺与商品化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清中后期,随着内地民人的涌入开垦,以及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内蒙古地区的牧场面积逐渐缩小,农牧民间对于有限牧草资源的争夺也有所加剧。在此背景下,蒙地牧民对牧草的认知与利用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部分牧民为生存开始结合农区畜牧生产方式,进行一定规模的打草储草,并通过为周边省县农商提供牧场、草料或代为放牧等方式获取收益。另一方面,蒙地牧草的价值化与商品化程度逐渐提升,不仅出现了买卖牧草的现象,部分蒙旗更将牧草的相关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受动荡社会环境、蒙旗社会旧有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上述牧草利用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相对有限,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游牧生产体系的瓦解,并为此后内蒙古畜牧现代化的起步与探索提供了条件。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国际镜鉴与路径指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畜牧业绿色发展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本文围绕畜牧业绿色发展四方面重点任务,系统阐述了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现实成就,主要体现在粪污资源化利用获阶段性成效、农牧循环发展机制稳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升。同时,畜牧业绿色发展也面临科技创新与应用相对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各参与主体动力不足等挑战。立足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进一步分析并比较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制定系统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加快畜牧业全产业链紧密融合、激励多主体参与等做法具有借鉴价值。最后,结合中国畜牧业发展的背景及目标,从科技、制度、产业、主体建设四方面提出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 乡村数字化可以促进农业碳减排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碳减排则是“三农”问题的难点,研究数字化与农业碳减排二者关系,有助于为农业生产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探寻新的路径。在构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对2003-2018年30个省(市、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二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碳减排的动态影响呈现出产业差异,面临乡村数字化的冲击,种植业净碳汇在整个考察期呈现出稳定的正面响应,畜牧业碳排放则总体呈现出负面响应,从后期趋势来看乡村数字化对种植业的冲击力度要大于畜牧业;(2)乡村数字化水平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全国层面农业碳减排,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畜牧业的影响则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对种植业的影响则不会受到制约;(3)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利于显著增加东部地区种植业净碳汇,显著降低东部和中部畜牧业碳排放量,但对中西部种植业和西部畜牧业不显著;(4)财政支农力度的增加有助于农业碳减排,财政支农力度除对西部地区畜牧业碳减排不显著外,对其他地区农业碳减排都比较显著。

  • 中国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动态演化与驱动因素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摘要: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畜牧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力量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理解其内涵、现状与驱动因素对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畜牧业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利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3-2022年全国30个省份的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探究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化,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解析其内外生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2013-2022年我国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分地区而言,区域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东一中一西一东北"的递减格局。(2)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总体均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其中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内差异。(3)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动态演进具有稳定性、缓慢性和向上转移倾向。(4)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推动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生驱动因素;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力度、家庭肉蛋奶消费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均是影响我国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外生驱动因素,且影响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从相对单一逐渐向多元转变。据此,未来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精准施策缩小地区差异以及加强对内生障碍因素与外生驱动因素的识别与调控。重点突破影响现代畜牧业数字发展的薄弱环节,培育多元驱动主体。